为深挖红色文化时代价值,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的融合之道,近日,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红星会”实践队走访景德镇,开展了一场为期七天集社区治理调研、产业创新探访、红色基因体悟、非遗技艺对话于一体的深度实践活动。师生们党员深入一线,聆听民声,触摸历史,思考财经智慧赋能地方发展的新可能。
访社区:党建沉下去,就业活起来
在社区服务中心,实践队与基层工作者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社区治理现状。社区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辖区基本概况、人口结构、服务特色,并重点阐述了当前社区治理中面临的资源整合不足、青年参与度不高、服务精细化有待提升等现实困难。在社区访谈中,基层工作者描绘了景德镇文旅产业勃兴带来的就业图景。“随着陶溪川文创街区、御窑厂遗址公园等景区持续火爆,社区就业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社区曹主任表示,“旅游让社区有了‘造血功能’,但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就业能力,避免‘旺季用工荒、淡季裁员潮’,仍是待解课题。”
探创新:水流星研究院的“集成+创新”方程式
第二站,队员们走进以 “集成+创新” 为核心竞争力的水流星陶瓷研究院。这里颠覆了传统作坊模式,构建起原料数字化配比、智能成型、精准烧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技术革新是基础,产学研深度融合才是引擎,”研究院负责人强调。现场展示的景德镇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实习实践基地,正孵化着“技术研发-人才共育-市场转化”的闭环生态。会计学子深受启发:“这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管理会计、成本优化在传统产业升级中的实战沙盘。”
悟传承:艺华研究院里的“567红色官窑”史诗
第三站,艺华红色陶瓷文化研究院将队员们带入激情燃烧的岁月。馆藏的新中国“567时期”红色官窑瓷器,以其独特的历史与艺术价值震撼人心。釉下五彩“井冈山会师”瓷板、铭刻“红旗渠精神”的釉里红瓶……一件件珍品无声诉说着时代精神。镇馆之宝——仿制“怀念邵华将军”釉下彩挂盘,更是将“红色陶瓷” 的技艺巅峰与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2014年,同类主题官窑珍品曾创下单件830万元拍卖纪录,印证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市场认同。
守匠心:粉彩瓷研院的传承困境与破局雄心
实践队第四站深入景德镇传统粉彩瓷研究院,直面非遗传承的时代课题。研究院负责人向学子们展示了富丽堂皇的宫廷风格瓷瓶、雅致细腻的花鸟瓷板等代表性粉彩作品,其“玻璃白”打底、多次填色烧成的独特工艺令人叹服。“粉彩的魅力在于极致的手工温度,但这也带来严峻挑战,”研究院负责人坦言,“收徒愈发困难,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在品牌建设上,研究院选择了一条差异化道路:“我们宣发投入降本,但聚焦核心——打造‘小作坊无法复制’的团队创作精品。”他指着一幅大型釉上细彩瓷板画举例:“像这样的釉上细彩,需十余位画师通力协作数月,靠的是团队默契与艺术积淀。我们要做的是守住顶尖技艺门槛,用集体智慧创作传世之作。”
实践凝思:财经智慧赋能文化传承的时代答卷
“这是一次行走的思政课,我们触摸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脉搏,感受到红色陶瓷承载的信仰力量,更体会到非遗传承的坚守与创新。作为财经人,不仅要精研专业,更要思考如何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资本助力破解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瓶颈。”实践队表示。
千年窑火不熄,青春智慧激荡。当会计师生在釉上细彩的笔触间看到十余位工匠的协作密码,在社区网格中读懂党建引领的治理逻辑,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双向奔赴已在瓷都大地生根。
“资本能助力窑火更旺,管理可优化创作流程,但红色基因、文化血脉的赓续,终需一代代人的价值认同与躬身力行。”返程途中,一位队员的笔记道出了此行真谛。景德镇的传奇,正等待着新时代的书写者。
审签: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