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字经济时代大学生新质创业力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代表围绕数字经济时代大学生新质创业力的培育与发展展开探讨,为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助力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针对数字经济时代大学生新质创业力研究课题组形成的成果纷纷发表见解。大家一致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新质创业力,区别于传统创业力,是一种拥有新形态、指向高质量的先进创业力,涵盖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多个维度。它彰显了高校培养符合数字化时代需要的新型创业人才的战略布局,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价值来看,培养具备新质创业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经济转型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和最终任务,能够为数字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文化价值层面,新质创业力的培育作为面向当下和未来的教育,创设新的教育理念,通过“知行合一”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满足时代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社会价值方面,其培育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国民素质,完善高等教育内容体系,尤其在缓解“就业难”困境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到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针对大学生新质创业力的理论支撑,与会者深入剖析了人力资本理论、职业胜任力理论和扎根理论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理论阐释了人力资源开发的依据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职业胜任力理论帮助明确创业所需能力,助力高校设计创业教育课程;扎根理论则为新质创业力的生成提供了科学的研究工具和思维模式。
在新质创业力的测度标准方面,研讨会提出了精神、能力和管理三维标准。精神维度包括创业意愿、风险承担能力、行动能力和个人素养;能力维度涵盖创新思考能力、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管理维度涉及机会把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团队控制能力。这一测度标准为科学评估大学生新质创业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于培育路径,研讨会强调需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提供精准服务;企业要搭建实践平台,加强与高校合作;学校需革新教育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社会应积极参与,提供资本支持和宣传引导,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博士科研工作站和创客学院的研究力量,组织编写《数字经济时代大学生新质创业力研究》学术专著,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培养更多具备新质创业力的大学生而不懈努力,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