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师生实践团深入湛江吴川市塘㙍镇乡村,开展多元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在龙安村,实践团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与大学生征兵宣讲会。辅导员梁远志用平实语言详解政策,退伍军人胡晓锋以亲身经历点燃学子参军热情,现场互动踊跃。宣讲结束后,师生们投身人居环境整治,以实际行动改善村容村貌,忙碌身影成为夏日龙安最富生机的风景。
在田头屋村,实践团精心打造乡村“美育工坊”,聚焦漆扇与扎染非遗技艺。村民屏息体验漆扇制作:颜料滴落水面,自由晕染,素白扇面轻提间,“水影丹青”惊艳呈现。“老师,我的扇子像把彩虹装进去了!”孩童的欢呼是美在心底的绽放。扎染区同样惊叹连连,靛蓝染缸中折叠的白布展开瞬间,蓝白纹样千变万化,讲述独特故事。村民亲手触摸文化脉搏,感叹:“美就在咱手里,老祖宗的智慧在身边!”学院陈传超副书记深受触动:“村民眼中焕发的珍视与热爱,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文化振兴根植于唤醒乡土深处的自信。”
在天佑幼儿园,志愿者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扎染作品,“像小蝴蝶”“波浪形”的童言稚语,让语言成为传递美的纽带,非遗成了最生动的普通话教材。园长赞叹此举意义深远。
在塘㙍镇机场小学,实践团打造“AI推普课堂”,运用智能技术将本地抗日将领张世德、张炎事迹转化为生动卡通短片。孩子们目光炯炯,在志愿者引导下操作AI工具转化文字、练习普通话对白,清晰诵出“为了新中国,前进!”。“原来电脑还能这样‘做动画’啊!”六年级学生的惊叹是科技点燃的求知火种。陈慧文老师道出初心:“我们探索让革命精神真正‘活’起来,AI技术让历史触达孩子心灵。”
从龙安村的政策宣讲与环境整治,到田头屋的非遗美育唤醒文化自信,再到机场小学与幼儿园的科技赋能与语言文化融合——经济贸易学院实践团的吴川足迹,生动诠释了高校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政策如春雨夯实根基,美育似清泉滋养自信,科技若星火照亮传承。当青年智慧与乡村沃土相遇,知识在实践中闪光,沉睡的文化基因被创新唤醒。沃野田畴间,青春之我正以奋斗不息,共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