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青春”(第四季)主题艺术思政课在綦江区石壕镇长征红军学校开讲。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师生与当地群众同台互动展演,打造了一堂沉浸式的特色思政课。
该堂艺术思政课分为“长征路”“新时代”“正青春”三个篇章,通过讲、诵、展、演等形式,将历史元素、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追溯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展望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课程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曹伯炎、曹巍采用传统陕北说书艺术形式,融合说唱、唱白交替的表现手法,带来陕北说书《贺寿》,生动讲述了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枣园为24位老汉贺寿的故事,让听众在浓郁陕北风情中感受伟人风采;《铁将军王良》采用故事讲述的形式,结合人物对话与场景渲染,再现1930年王良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的英勇事迹,展现了革命先辈的风采与功绩;重庆师范大学2003级校友、全国道德模范何巧讲述了作为基层民警为聋哑人服务的经历,唱响一首别样的《红旗颂》/《绣红旗》,手语实时翻译为无声的世界串联起爱的交响曲;入选“重庆好人榜”的赵福乾等基层干部和重师学子同台讲述《奋斗的青春,最美的时光》,用不同时代奋斗的青春故事镌刻一代代人不负时代、无愧青春的铮铮誓言。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艳表示,本次艺术思政课既是一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大中小一体化青春思政课,也是一堂扎根乡土、贴近民心的思政课。该校将以校地合作为纽带,深化与当地的合作,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据悉,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立足大思政格局,精心打造“艺术+思政+实践”大型思政系列课程,将艺术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让历史知识“立”起来,让创新理论“活”起来,让思政课堂“融”起来。其中,“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青春”主题艺术思政课至今已成功举办4年。今年,重庆师范大学组建了386支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其中,19支校院重点团队近300名师生来到綦江,深入各村镇、社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