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1℃的云南当个“玩火人”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李茂颖2025-07-21 09:58

当炽热的高温席卷各大城市,云南却揣着21℃的清凉,悄悄支起了“玩火”的摊子,这里藏着一个能光明正大“玩火”的夏天。

在云南,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想体验原汁原味的节日?收下这份“玩火”说明书!

马登科摄

非遗认证,“玩火”有讲究

火把节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以火驱虫护粮,凭火祈愿安康。

夜幕降临,村寨竖起高大的火把,家家点燃“小火炬”。人们举着火把绕行田间屋舍,将松明子插在地头——这跃动的火光,是祈福的仪式,也是人与自然的古老约定。

最有意思的是“泼火”:人们高举火把到户外,将香灰混合松香粉向火把扬去——“嘭!”金光迸溅,香气弥漫,晚辈撒向长辈:“愿您如青松健朗!”长辈撒向青年:“盼你似火苗兴旺!”

不用说话,一把火就把祝福传了个遍。

一把火的诞生秘籍

如何攒把像样的火把?松木是骨干,松明子是灵魂!干透的松木轻巧耐烧,裹着树脂的松明子易燃透亮,还自带松香。剥净松木外皮,凿缝嵌入松明子,藤条捆牢,再缀上彩绸羽毛,这便是火把杆身。

马登科摄

大理一些村寨更讲究,火把的顶端会架起“连升三级”的升斗:竹竿串起三个纸篾扎制的升斗,四周插满写着吉祥话的小彩旗,下面挂上火把梨、海棠果……至此,一把能耍帅、能祈福的火把就成了。

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真正的高潮才降临!村中壮小伙们摩拳擦掌,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的,便攥住了一整年的好彩头。

升斗

弦子一响,左脚先“报到”

火把节的地儿,怎么能少了左脚舞?

三弦的调子缠上来时,人群已自动围成圈。左脚先跺,右脚紧随,手拉手、肩并肩,百来人的大圈转起来,像地上旋起的火轮。既有“管你喜不喜欢,也要来”的硬核邀约,也有“我们大家一起唱,歌唱丰收年”的丰收喜悦。不会跳也没关系,总有温热的手掌拉住你。

怕“玩火”危险?人群里那抹藏蓝身影给出答案。公安民警早早守在人潮边,警徽在火光里闪得像另一簇火苗。他们不跳舞,却把巡逻路线织成平安网,让欢腾的人潮能放心撒野。

若问“玩火”最佳时段?傍晚点火时最热闹,看星火遍野,点亮群山;深夜的左脚舞最尽兴,听三弦悠扬,舞步酣畅。

哪怕错过了主会场,田间地头的小火把、火塘边唠家常的乡亲,随手都能“蹭”到一份烟火气。

记者:李茂颖

出镜:孔琳清

拍摄:李凯帆 徐 俊 段景璟 王正鹏

制作:李世宏

鸣谢:昆明警方发布、禄劝警方

统筹:朱思雄

出品: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责任编辑:李茂颖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