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蛋白质科研设施开放十年服务10万余人次超万项课题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冯美祯黄晓慧2025-07-27 00:04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举办“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开放十周年学术论坛”。开放十年来,该设施已服务全国504家科研单位(含100多家科技企业),支撑超过2500个研究团队、累计10万余人次用户开展实验研究。

该设施支撑完成科研课题超13400项,在原子空间尺度与毫秒时间尺度上深入解析蛋白质、核酸等关键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机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4000余篇(包括《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期刊学术论文136篇),在疾病机理解析、创新药物研发、合成生物设计等前沿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推动了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坐落在上海张江,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并于2010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2015年7月28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作为全球首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大科学装置,蛋白质设施现有九大技术系统,建立了从蛋白质样品制备、结构解析到功能研究的完整技术体系。着眼于生命科学的长远发展,蛋白质设施与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建设“中国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c),并于2022年正式加入国际蛋白质结构数据库组织,成为全球第四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在世界蛋白质结构数据库的版图上点亮了中国地标。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蛋白质设施自建设以来始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聚焦基础研究、前沿交叉和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关键环节,深度参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持续为生命科学重大科研任务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撑,在提升我国生命科学原始创新能力和生物医药自主可控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黄晓慧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