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芯”动脉,华科大学子赴三地解码芯片突围密码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2025-07-31 17:35

7月7日至30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芯”实践队分赴武汉、珠三角、川渝三地,以“探路破卡点,教融育芯章”为主题开展集成电路产业深度调研,为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贡献青春智慧。

实践首站于深圳比亚迪总部启动。队员们近距离观察车规级芯片如何驱动智能汽车完成复杂指令。“这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占据着整车智能系统的核心。”企业工程师的讲解引发队员们热烈讨论。广州-珠海分队则深入粤芯半导体企业晶圆生产线,现场观摩从硅片到芯片的制造全流程。“这条产线每月可生产数万片晶圆,良品率达98%以上。” 生产线负责人的介绍,让队员们对集成电路产业的精密制造有了直观认知。一位队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企业普遍反映,应届生最大的短板是对工艺制程理解不足,而行业最渴求既懂架构设计又能解决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这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指明了明确方向。”

在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师生们围绕“工程博士双导师制”展开讨论,记录下“高校与企业评价标准如何统一”等关键问题。在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和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同样的探讨也在开展。“企业导师负责制定产业化指标,学校导师把控理论创新点,这种‘双轨制’让论文成果能直接转化。”实践队详细记录了有关高校校企联培过程的运行机制,希望在后续的调研整理中探索共性推广经验。

实践期间,队员们累计走访 30 余家企业和科研机构,与数十位行业领军者、校友深入交流。深圳市飞易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楠在交流中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历程,他勉励队员们说:“人生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在实践成果分享会上,队员李金豪的感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次调研让我真切看到国产芯片的突围之路,更让我坚定了深耕芯片领域、科技报国的志向。

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芯”实践队自 2018 年成立以来,已组织 900 余名学生,足迹遍布 20 余个城市的 100 多家芯片企业,成为连接高校学子与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桥梁。

责任编辑:吴君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