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团委组建“艺缕星光”乡村美育志愿服务实践团开展云南艺术学院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基层需求,实践团于2025年7月5日至11日赴玉溪市北城镇、峨山彝族自治县等地依托专业特色,在玉溪团市委的支持下,围绕“社会志愿服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文脉”4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实践团来到云南省玉溪市北城镇北城中心小学,走进乡村少年宫,面向当地留守儿童策划开展非遗课程美育课堂,内容包含非遗扎染手工艺体验、非遗剪纸手工艺体验、非遗大漆手工艺体验、蓝晒工艺体验、黏土手工制作、自然美育创作等内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手工艺为载体,将非遗美学与乡村美育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提升留守儿童的艺术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开展了“乡村学生对非遗美育课堂的了解和需求情况问卷调查”,并形成分析报告后向北城中心小学提出务实建议。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美育工作的开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根基。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在玉溪市北城区面向当地儿童及居民积极开展推普工作。在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宣讲,用普通话讲述文化故事,教孩子们规范发音,鼓励他们大胆说普通话,在日常交流中夯实语言基础。在街道、市场等地,通过讲解宣传资料向居民介绍普通话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一对一交流沟通,耐心解答他们关于普通话学习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实践团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聂耳纪念馆与聂耳故居,在历史印记中深切追思人民的音乐家,领略国歌精神跨越国界的时代回响。走进玉溪师范学院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聆听聂耳故事沉浸式了解聂耳,对聂耳“为党奋斗,为国而歌,为民呐喊”的精神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此外,实践团走进玉溪市烈士纪念园,通过重温入团誓词,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及烈士名录并敬献花束,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中华文脉传承活动
实践团走进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峨山彝族自治县博物馆、峨山彝族自治县规划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件件丰富多元的非遗历史文化展品,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生动的民间纪录片呈现出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互动装置的趣味性十足,智能与非智能设备的辅助展示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展览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实践团开启了一场生动的非遗文化研学之旅。在琳琅满目的非遗民族艺术品中系统地了解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顺利完成“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等“五个一”实践任务。同时赢得了当地孩子们的喜爱与家长、乡亲们的一致好评,为关爱留守儿童、非遗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推普工作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