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始终将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视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路径,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力求为地质科学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激发青少年对地质科学的兴趣,普及矿物岩石知识,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学院精心构建了以党委为核心引领、专任教师深度参与、团委具体落实的协同工作机制,三方携手共进,共同推进“三下乡”地质科普活动及课程打磨工作,利用暑期时间,开展“源梦地质”暑期科普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走进社区、乡村,为青少年带去趣味横生的地质科普课程,助力青少年拓宽视野,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政治引领作用,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和精准的决策力,精心谋划活动整体布局。从活动主题的确定到具体方案的制定,从资源的调配到进程的把控,党委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划。专任教师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度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实施以及课程设计等各个环节。团委作为具体执行部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力求为学生和社会公众带来优质、丰富的地质科普体验,让每一次科普活动都成为一次知识的盛宴。
源梦地质科普队怀揣着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怀,深入准格尔旗大路新区、薛家湾、沙圪堵的社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地质科普活动。在这三天里,他们共完成了十二场精彩纷呈的科普课程,如同十二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当地孩子们对地质科学的认知之路。同时,源梦地质科普队还赴准格尔旗博物馆“曙光伟业——纪念五四运动展”学习,在科学探索的征程中传承五四精神,实现了科学探索与精神传承的双重收获。
志愿者们通过直观展示各种岩石标本,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岩石的纹理、颜色和形状,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采用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岩石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解地质灾害避险知识时,志愿者们通过模拟地震场景,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灾害的威力,并教会他们如何在灾害发生时正确逃生和自我保护。
图为志愿者讲解地质灾害避险知识
图为志愿者在大路新区进行科普讲解
在参观《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专题展览中,志愿者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回顾百年前青年的英勇事迹,深刻感受那份炽热的报国情怀。纷纷表示将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志愿事业,做一颗扎根大地的红色种子,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志愿者参观《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专题展览
在沙圪堵镇的科普课程讲授中,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向孩子们介绍了地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到地质科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一位小同学表示,这次活动激发了他对地质探索的无限憧憬与热情,以后会不断探索这个奇妙的地质世界,将来为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志愿者在沙圪堵镇进行科普讲解
参加志愿实践的学子表示,“源梦地质”暑期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学知识的传播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传承与心灵洗礼的深刻体验。“源梦地质”科普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让地质科学的薪火在青少年手中代代相传,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