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立秋是秋季的首个节气,“立”即开始,告诉人们,秋天要来了。
三伏天中的末伏、出伏在立秋后(分别是9和19日),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即出暑之意),而且考虑到气象学上需连续5天日均气温≤22℃才算入秋,因此此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暑热当中,初秋时节更有“秋老虎”之说。此后,我国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开始逐渐增大,“一场秋雨一层凉”;而在南方地区,高温高湿将会持续,江南等地入秋常需等到9月中下旬,华南则更晚。
暑热未尽但秋燥渐强,易有怕热汗多、口咽干燥、干咳痰粘、心烦失眠、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皮肤瘙痒等不适,此时节气,应如何养生?
养生民俗多 选择需因人
为迎接秋季的到来,我国各地自古便有“贴秋膘”、“吃鸭子”、“啃西瓜”等养生民俗。
中医强调“三因”制宜,民俗虽好却仍需要“因人”而异。以“贴秋膘”为例,它是我国北方传统的秋季养生习俗,强调在秋季通过食用滋补食物补充夏季的体能消耗,为冬日储备能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这种养生习俗更需因人而异。如形体适中或偏瘦,手足冷,舌淡苔滑等气虚、阳虚、血虚体质者宜“贴秋膘”,反之如形体超重或肥胖,手足热,舌红苔腻等湿热、痰热体质者则宜“以通为补”让精气内藏、内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言,“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使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要求人们在起居作息上需早睡早起,不能再如夏日般晚睡;形体活动上不能过于剧烈,使身体达到微汗出、有氧运动的效果即可。
总之,立秋是一个具有转折性的节气,暑热叠加秋燥,更容易造成人体津液的损失。在食治调养上,我们既要“清”(热)又要“润”(燥),更不能急于(进)“补”,逐渐调整夏日的起居方式,促进阳气收敛内藏。
广东省中医院“每日一膳”团队专家推荐以下五种食疗方:
照着食疗养 调体可安康
⒈西瓜皮炒火腿
材料:西瓜皮半个,火腿100克,干香菇3~5个,香芹200克,生姜适量
图为西瓜皮炒火腿。广东省中医院“每日一膳”团队供图
做法:
(1)西瓜先去瓤,再去外层青皮,切成小长条状;
(2)香芹洗净,去叶取梗切段;干香菇泡开去蒂切丝,火腿、生姜切丝;
(3)烧红油锅后放入火腿丝,炒到表皮微微焦黄后加入其它食材,翻炒至熟,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1)菜品特点:西瓜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常用中药之一,药名为西瓜翠衣,性凉味甘,入脾胃二经,具有清暑解热,止渴生津,利小便的作用。它搭配色红的火腿,青绿的香芹,佐以开胃的香菇,烹饪一道色彩丰富,口感爽脆,味道鲜甜的菜肴,诚为夏日消暑的食疗佳品,尤其适合湿热体质而见口气重、小便黄、舌苔厚腻的人群食用。
(2)小贴士:易燥热上火者,可少放或不放姜丝;体质虚寒者则姜丝加量。
⒉人参叶煲水鸭
材料:人参叶、人参须各50g,水鸭半只,生姜3片,陈皮1瓣。
图为人参叶煲水鸭。广东省中医院“每日一膳”团队供图
做法:
(1)人参叶、人参须洗净,水鸭洗净、斩件,焯水备用。
(2)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加入上述材料,文火煲1.5h,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菜品特点:人参叶、人参须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清肺,止渴”“生津润燥,益肺和肝,培补元气”的功效。参须、参叶配合水鸭煮汤,再加上生姜温中散寒、陈皮健脾而调和汤膳的寒性,清补效果非常好,是气阴两虚人士的进补佳品,尤其适合容易疲劳气短、口干舌燥、潮热盗汗、易感冒的人士。
⒊沙参玉竹煲水鸭
材料:玉竹20g,沙参20g,陈皮一瓣,生姜3片,水鸭半只。
图为沙参玉竹煲水鸭。广东省中医院“每日一膳”团队供图
做法:
(1) 陈皮洗净用温开水泡5min备用。
(2) 将水鸭洗净后切块,焯水后再用生姜爆炒,去其水份。
(3) 把玉竹、沙参、水鸭、生姜、陈皮放入锅内,倒入开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1.5h,调味即可食用。
专家点评:
(1) 菜品特点:水鸭经生姜、油锅炒过,寒性大减。沙参,补肝肺之阴而去虚火。玉竹,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润心肺。配合健脾顺气的陈皮,辟腥和中的生姜,成就一镬清甜滋润的靓汤。其能改善皮肤干燥,咽干咳嗽,大便秘结等不适,适合长期熬夜、吸烟者,不耐温补者及大众在秋季保健食用。
⒋鲜石斛润肺汤
材料:鲜石斛30g,雪梨1个,玉竹30g,排骨400g。
图为鲜石斛润肺汤。广东省中医院“每日一膳”团队供图
做法:
(1) 上述材料洗净,雪梨去芯切块,排骨斩件焯水。
(2) 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上述材料,慢火煮50min,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1) 菜品特点:梨,《本草备要》载:“(性)甘微酸寒,(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止渴解酒、利大小肠”,因其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故有“天然矿泉水”之称。“熟者滋五脏之阴”,吃熟水果既能避免瓜果的寒湿之性又能滋养脏腑。石斛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玉竹,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润心肺。整个汤膳能滋润脏腑,能改善咽干口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适合长期吸烟、熬夜人群及大众秋季保健食用。
(2) 小贴士:梨,“多食冷利,脾虚泄泻及乳妇、血虚人忌之”,产后哺乳期妇女,便溏者不宜。气虚、阳虚及痰湿体质人群不作推荐。
⒌罗汉果枇杷叶煲猪展
材料:罗汉果1/4个,炙枇杷叶20g,猪展350g,生姜3片
图为罗汉果枇杷叶煲猪展。广东省中医院“每日一膳”团队供图
做法:
(1) 材料洗净,猪展焯水;
(2) 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放入上述材料,煮1小时,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1)菜品特点:罗汉果味甘性凉,能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少量食用就可以带来丝丝甜味,而且不会对血糖有明显影响;炙过的枇杷能降气清肺止咳,且苦味大为减轻,使汤品更加甘甜可口,特别适合肺热咳嗽、肺虚久咳之人。一般人群亦可服用。
(2)小贴士:脾胃虚寒或风寒感冒的人群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