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店街道工会驿站有面心愿墙:
“每天都在忙,能安排下体检吗?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
“驿站能不能再多一点,更方便一些”;
“不想变成‘单身汪’,要快快脱单,可以组织相亲活动”;
…………
一张张彩色便利贴,记录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如今,这面墙上的不少愿望已经成为现实。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日渐庞大。但其中很多人风里来雨里去,三餐不定,工作多变,如何完善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
为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切实提升其获得感,重庆市总工会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深入实施“凝新”“暖新”“育新”三大行动,持续探索服务职工的新方法新途径,织密织牢保障网络,让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骑车穿过一片餐饮集中区,饿了么公司女骑手廖泽萌来到渝中区时代天街工会驿站。
停好车,喝口水,倚靠在沙发上,吃几口热饭,在外奔波一上午的疲惫缓解不少。
“以前把摩托车停路边,靠在上面休息,风吹日晒。现在好了,工会驿站里可以安心休息,充电、喝水都方便。”廖泽萌边给手机充电边感慨。
工会驿站里有卫生间,电冰箱、空调、饮水机、应急药箱等也一应俱全。
重庆市总工会结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分布情况和实际需求,积极推进工会暖心港湾建设。目前,重庆已累计建成工会驿站5606个、“工会服务司机之家”230余个,升级打造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740个。
为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重庆市总工会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特征,量身定制专属体检项目套餐,持续开展移动体检活动,将流动体检车作为“移动服务点”,将体检服务直接送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边,做好“暖心事”,当好“娘家人”。
在重庆,像这样的贴心事还有很多:举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治护航”系列活动,开展普法宣讲230余场次、免费法律咨询2330人次;为3053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提供转岗就业培训,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206场,提供岗位2.67万个;广泛吸纳劳动者入会,建成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857个、发展会员36.59万人……一条条举措、一件件实事背后,是重庆市总工会优化新就业群体服务,用心用情当好职工贴心“娘家人”的生动缩影。
不久前,从事快递工作的李明(化名)又收到了来自江北区总工会的温暖慰问。
2022年夏天,李明被查出尿毒症。一周3次透析,高昂的医疗费用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添压力。“那段时间,我躺在病床上,看着诊断书,觉得天都要塌了。”李明难掩哽咽地说,“多亏了工会,一直关注我的病情,送来慰问,还鼓励我好好生活,特别温暖。”
“我们根据相关政策及时发放帮扶救助专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江北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颜飞说。
截至目前,重庆市总工会“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服务季”活动累计筹集并投入慰问资金767.53万元,慰问职工7.41万人次;进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试点,吸引10.62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互助会。
重庆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建立跨区域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