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街道基层智治平台跳出一条上报信息:“西派宸樾小区旁边空地发现有人焚烧垃圾。”在对应的详情栏里,拍照留存证据,时间、地点、违规行为等信息一目了然。
很快,工作人员将该条信息同步至“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快速派单,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处违法行为,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
高效执法,得益于大渡口区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2024年以来,大渡口区整合执法队伍、执法事项、执法监管、执法监督、执法平台,使执法效力持续提升,执法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群众或网格员发现违法事件后,上报区城市管理局,再找公安调监控,流程长、耗时久,一些违法事件屡禁不止。“乱倒垃圾、烧垃圾的事,我们反映了很多次,但执法人员来的时候,他们早跑掉了。”西派宸樾小区居民陈瑶皱眉道。
大渡口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九宫庙大队大队长方雪萍说,以前,执法力量大多集中在区级执法部门,而执法事件大多发生在镇街基层,执法部门“管得着看不见”,而镇街“看得见管不着”,导致处理滞后。
实行改革后,大渡口设置城市管理、生态环保等5支区级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在每个镇街设立一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将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局等多个部门的行政执法权下放到镇街,实现执法力量下沉。全区基层执法人员数量增加了47%,执法人员活跃度增长了85%,遇到违法问题,镇街执法队伍可以快速反应,综合处理各类事项。
如今,西派宸樾小区旁边空地种了不少树,草木葱茏。“环境好了,住得更舒心。”陈瑶笑道。
执法质效提升,执法频次减少,群众和企业更有获得感。过去,多个部门“重复查”,如今组团“综合查一次”,大渡口区由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吹哨”,区级执法队伍组团参与,共同执法检查,减少对群众干扰。
“以前,市场监管的查食品安全,消防的查防火,经信委查燃气,次数很多。”义渡古镇一家烧烤店负责人说,现在,多部门一起来检查,检查频率下降约一半,可以更加从容地营业。
赋权基层,镇街如何“接得住、管得好”?
“改革后,减少了大量部门协调和上报下传等工作,科技赋能也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承担的工作更多了,确实有挑战,比如食品安全检查,遇到添加剂,需要专业知识。”方雪萍坦言。
“我们既要加强培训,提升执法人员水平,还要开展审核,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大渡口区司法局负责人说,大渡口区在各镇街设置综合执法法制审核岗,审核行政执法决定,并在区级层面设立全市首家法制审核中心,汇集法律顾问、专家学者和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会商审核镇街提请的重大执法决定,指导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大渡口区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执法规范化建设全覆盖,赋权镇街行政执法事项数全市第一,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运行良好,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