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师节“四川省获国家级荣誉医师风采录”之成都二医院王健:“医”路漫漫,追光而行
四川省医师协会2025-08-14 17:17

岷江潮涌时

四川医者

以德筑堤 以技为舟

漫溯生命的光年褶皱

四川省医师协会

特别推出

《四川省获国家级荣誉医师风采录》

致敬·医者之光!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

微信图片_2025-08-04_145652_988.jpg

王健 :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神经内科主任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分会委员

·四川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

·成都市脑卒中专科联盟副秘书长

王健主任擅长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牵头完成多项RCT研究,获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Stroke、Cephalagra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6部。

1、2005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创脑水肿床旁监测;

2、2017年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耳后乳突电刺激的神经调节治疗对偏头痛具有良好预防效果;文章发表在Cephalalgia杂志。

3、2025年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在双联抗血小板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加曲班可显著降低穿支动脉硬化疾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并改善功能结局。

荣誉档案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

第三届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

中共成都市卫健委党员示范标兵

中共成都市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成都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从医感言

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医30年,作为一名医生,我始终坚守救死扶伤一线,我认为医生的核心品质就是“责任心”。面对生命,唯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能做到时刻把患者装在心里,不放过诊疗中的每个细节,才能理解体谅患者的心情和诉求,让医疗有爱;才能做到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临床技术,努力去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作为党支部书记和科主任,我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与科室工作深度融合,带领专科跨越式发展。近两年相继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四川省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作为一名医疗科技工作者,我始终坚持创新科研,并获得一系列成果,如首次在国际上实现无创脑水肿床旁监测,首次证实神经调节方法对偏头痛具有良好预防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诊治手段。

“医”路漫漫,追光而行。未来,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责任守护生命,以创新引领医学,以仁爱服务社会”,修医德、行仁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王健

微信图片_2025-08-04_145708_684.jpg

王健查看患者情况

医路历程

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

作为一名党龄31年的共产党员和党支部书记,他坚持党建引领,以“抓科研,强学科”作为“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建设主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带领学科高质量发展,荣获“成都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白雪指导学生.jpg

王健指导学生

医德医风高尚,优质服务为民

多年的临床历练让王健总结出“医疗不是服务,而是照护,因而医生需要一种人文精神”的理念,基于这种认识,王健对科室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一方面实施优质服务奖惩制,促使职工树立优质服务意识。以弘扬先进事例、医患换位思考等方式,提升医护改善服务理念;通过他院发生的医患纠纷案例分享,提高医护改善服务、加强沟通的能力;对服务态度不良的医护进行一对一谈话,督促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另一方面改变单科作战策略,与康复科、营养科等充分协作,通过集中查房、一起办公、共管病人,让中风病人在治疗同时第一时间开始康复训练,转诊回社区后,通过跟踪随访和康复师下沉帮助,真正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患者健康。让医疗有爱,把更高质量、更富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在王健带领下,神经内科荣获国家卫健委“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称号。

作为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人大代表,王健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针对民生及健康问题,通过人大渠道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参加“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等活动,持续探索社区老年痴呆的早期筛查和全程管理模式,深入社区开展大量健康宣教,提高了社区居民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受到好评。他在网格化医联体框架下,以同质化管理为目标,提高了区域内社区、基层医疗机构脑卒中的防治水平,最大发挥医联体效能,努力降低社区人群卒中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作为国家卫健委神经内科健康科普专家,他通过大量健康教育和适宜技术推广积极参与并指导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预防。在国内首次制作卒中急救相关动画宣传片,分别在首届全国卫生计生微电影节和中国卒中学会“卒中科普微视频大赛”中获奖。

图片

王健参加义诊活动

深耕学科发展,提升服务能力

王健从2014年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任职至今,经过十年深耕,父亲般地呵护,科室从最初的“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精准的诊疗、先进的设备、专业的人才……从蹒跚起步,到自信前行,再到展翅腾飞,在王健的带领下,科室发展的每一步都清晰、沉稳、坚实、有力,临床服务能力极大提升,学科水平跨越式发展。开放床位从2014 年的130张增加至目前210张,门诊量从2014年的6万/年增加至目前10万/年,住院患者从2014年的不足4000人次/年增加至超过7000人次/年。2019年科室获批成都市重点学科,2021年提前1年通过验收。2020年在成都市重点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2022年神经内科临床服务能力位居全省第六。2023年获批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近期已被省卫健委推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报送国家卫健委。

王健作为主要负责人,带领医院成为国家级卒中中心及认知中心建设单位。近年来,他主持开展了一系列脑卒中救治技术,并不断优化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流程,脑卒中救治数量从2014年不足800人到2022年1600余人,增加一倍以上。静脉溶栓数量从2014年的20人次增至2023年的160人次,从急诊到院至接受溶栓的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25分钟。机械取栓数量从2014年0人次增至2023年的80人次,从急诊到院至接受机械取栓的时间从195分钟缩短至86分钟。目前医院卒中救治水平尤其是再灌注治疗的质量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万千患者,是王健不变的追求。在王健带领下,神经内科医护团队各显其长,临床诊疗更专业、更精准,专科疾病诊疗水平和疑难、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断提升,他们不断打造优势学科,用精湛的医术服务全市乃至全国神经疾病患者。

09a84a22c94376ae1277178f5ec5dc23.jpg

王健查看患者情况

砥砺开拓创新,科研成果丰硕

到神经内科任职后,王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把加强科研作为加快科室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开拓创新思路、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深化科研理念上下功夫,做到科研与临床、人才培养相结合,不断推动科室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科室从2014年每年发表论文不足4篇上升到目前每年发表论文20余篇,实现SCI论文零的突破。近3年来,科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项,省科技厅项目资助2项,四川省卫健委临床研究专项1项,每年发表SCI论文近10篇,获中华医学奖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医学进步奖3项。

科研上获得一系列创新成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无创脑水肿床旁监测;首次通过开展多中心随机RCT研究证实神经调节方法对偏头痛具有良好预防效果;首次证实神经调节方法改善卒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卒中后抑郁及认知功能。上述研究已在临床应用。

图片

王健指导学生

“医”路漫漫,追光而行。三十年的躬耕不辍让王健在专业领域硕果颇丰,他深知推进医疗事业长足发展任重而道远。未来,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修医德、行仁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宋豪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