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民警卫队介入华盛顿治安引发争议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张朋辉2025-08-20 09:16

近日,美国白宫宣布向首都华盛顿特区派遣8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以解决首都地区的暴力犯罪和无家可归者问题。据美国媒体报道,8月13日晚,国民警卫队已正式在华盛顿特区执行任务。8月16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俄亥俄州均表示,将向华盛顿特区派遣国民警卫队士兵。美国联邦政府直接介入地方城市治理的举动,引发华盛顿特区政府、民众及舆论的广泛反对。有美国媒体表示,这凸显美国联邦与地方权力博弈的加剧,也暴露出美国社会治理的深层矛盾。

8月初,美国社保局雇员科里斯汀在华盛顿特区一起劫车事件中遭到约10名街头人员袭击,事后警察仅抓住两名15岁的嫌犯。美国白宫随后指责华盛顿特区政府丧失对公共秩序的控制,称首都暴力犯罪率高于世界部分危险地区是“国家耻辱”,宣布部署首批8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并要求联邦政府接管首都警察局。美国媒体分析,白宫介入华盛顿特区等城市治理的计划由来已久,此次宣布在华盛顿特区部署国民警卫队是精心选择的结果。

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近年来共和党多次批评华盛顿特区治安与无家可归者问题,指责地方治理不力,主张联邦政府全面介入。从法律层面看,美国各州国民警卫队通常由州长掌控,但华盛顿特区国民警卫队直属于总统;同时,国会1973年通过的《哥伦比亚特区自治法》规定,总统仅在“紧急特殊情况”下可接管特区警察系统48小时,并最多延长至30天,而美国白宫此次援引该法来接管华盛顿特区警务尚属首次。

美国白宫的这一举措遭到华盛顿特区市长缪丽尔·鲍泽等民主党人士的强烈反对。鲍泽直言,联邦政府接管特区警察局“令人不安且前所未有”,是对地方自治权的“粗暴干涉”。一些民主党人指出,2024年,华盛顿特区暴力犯罪率已降至30年来最低点,治安状况持续改善,白宫所谓“治安失控”的说法是夸大事实,联邦介入也无助于解决犯罪根源问题。

美国联邦政府与华盛顿特区政府围绕执法权的博弈迅速升级。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任命毒品管制局局长特里·科尔为华盛顿特区“紧急警察局长”,并试图取消华盛顿特区“庇护城市”地位;华盛顿特区总检察长布莱恩·施瓦尔称邦迪的指令非法,就联邦接管警务一事提起诉讼,控告联邦政府“恶意夺权”。尽管美国司法部在开庭后同意由特区警察局长继续掌管警队,但明确要求联邦执法人员参与执法,形成“双重管控”局面。

据《华盛顿邮报》统计,华盛顿特区日常已有联邦及地方警员6300余名,加上新增的约500名联邦警员和8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当地执法人员总数已超7600名。按华盛顿特区约70万人口计算,警察密度创下新高。佐治亚大学政治学教授卡斯·马德认为:“白宫将城市与暴力绑定,本质上是把少数族裔聚集区与‘犯罪危险’关联,刻意强化‘民主党管理城市失控’的印象。”

美国媒体认为,城市贫富分化、暴力犯罪等问题是美国社会痼疾,需系统性治理。此次联邦政府高调介入华盛顿特区治理,舆论担忧联邦政府可能将该模式复制到其他民主党执政的州,进一步加剧美国社会的分裂与对立。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