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三明市大田县屏山乡的万亩茶园翻涌着绿浪,共享工厂内的揉捻机快速运转;在大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闽中戏曲文化园中乡村剧团轮流开展戏剧展演,吸引大批观众到场观看……
今年以来,大田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转型、民生改善。
共享模式 激活乡村新动能
8月20日,屏山乡内洋村大田美人茶集中加工区共享工厂内,茶农郭点胜正通过萎凋、凉青等工序,把刚从茶园采摘回来的鲜叶制作美人茶。
“以前在自家小作坊,全凭感觉做茶,一公斤毛茶最多卖160元;现在跟着大师傅学技术,用标准化设备加工,一公斤茶叶能卖到240元。”郭点胜的账本上,今年5月至今的200公斤干茶,已为家里增收近万元。
这座共享工厂由东方美人茶叶专业合作社牵头打造,茶农只需按每公斤毛茶10元缴纳电费,就能使用SC认证的标准化生产线,享受资深制茶师傅全程驻场指导。茶叶制成后,茶农可选择将茶叶卖给合作社或自行销售。
从“散兵作战”到“抱团突围”,茶农们不仅共享设备,更共享技术、市场和发展红利,成了名副其实的利益共同体。截至7月底,22户茶农在共享工厂内产出2300公斤毛茶,平均溢价达30%,每户多赚2.6万元。
在一片绿水青山间,大田县正通过技术共享、市场共享、红利共享等形式,推动“单干户”转变成“共同体”,绘就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富画卷。
协同发展 奏响山海“共富曲”
大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江楠机械、建兴机械等7家泉州企业已入驻,完成供地250亩;园区标准厂房正在开展项目立项审批等手续办理工作。
这一项目以大田经济开发区上京工业园为基础,专项规划泉明山海协作大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地约700亩。项目推行“企业自建+国企代建”标准厂房供给模式,引进福建沿海相关铸造装备30多家企业入驻,构建形成废钢废铁——模具加工——铸造——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产业微循环基地。
大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林志铭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山海协作标识新元素、新场景的标志性园区,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利税3000万元以上。
今年,大田县不断深化新时代泉明山海协作,新签约山海协作项目12个、总投资53亿元,大田高端装备产业园列入全市首批山海协作小微产业园示范建设名单,与安溪电商协会签订电子商务代运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德化-大田-永安天然气管道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
城乡一体 民生服务均衡化
在城区的闽中戏曲园内,台上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尽显功底,台下观众座无虚席喝彩连连;在济阳乡凤阳堡中,管弦乐、现代舞等艺术形式的演出,收获群众好评。
近年来,大田县开展文化文艺点单服务,打造“周周有戏看”品牌,11年间组织19个乡村剧团进城演出,吸引观众10多万人次。同时,通过流动舞台车、选派文化志愿者下乡服务等形式,为农村送去“音舞诗会”“古堡音乐会”等文艺活动300余场,将现代文化播撒乡村沃土,促进城乡文化深度互融。
城乡居民养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大田县辖区内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6万人,其中有87%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要如何让农村老人养老无忧?
大田县将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创新“五联五保”服务模式,实现“一网联结保调度、百家联手保供给、多方联动保效率、三级联网保覆盖、监管联合保质量”,做到“1分钟派单、15分钟响应、30分钟上门服务”,让城乡居民享受同样优质的养老服务。
公共服务不断实现均衡化的同时,大田县扎实开展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快田安高速、国道G534二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四好农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