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鸬鸟:深化暑期社会文明实践,谱写青春助农新篇章
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频道刘军国2025-08-24 16:52

暑期的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田间地头、非遗工坊、红色场馆里活跃着一群年轻身影。他们带着专业知识走进乡村,将青春活力注入基层,让文明实践之花在田间地头绽放。

眼下正值暑期社会实践黄金期,鸬鸟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核心平台,整合辖区内余杭蜜梨科技小院、文化礼堂、红色场馆等阵地资源,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文明振兴、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科技产业创新优化领域,中国农业大学蜜梨科技小院实践队扎根富锌梨种植基地,通过“实验室—田间—市场”零距离产学研模式,推动“气流膜堆肥技术”落地转化,为鸬鸟蜜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动能;浙江理工大学“乡村振兴农研先锋队”深入智慧农业示范园,实地调研无人机巡田、物联网大棚等数字技术应用场景,通过问卷调查诊断产业发展瓶颈,以专业视角为传统农业向绿色高效转型建言献策。

文明传承与国际交流同步推进,让鸬鸟故事走向广阔舞台。浙大城市学院实践团走进余杭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纪念馆,在灰墙黛瓦间探寻红色记忆;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新生E脉相承”团队与鸬鸟小学学生携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省级非遗“鸬鸟鳌鱼灯”沉浸式文化传承;浙江外国语学院“青春π”团队创新开设儿童“礼遇课堂”,并推出“Sweet pear leads to sweet life”“猜‘两山理念英文表达”等外语微课堂,在鸬鸟食品产学研基地、“拾古为新”非遗创新中心,用树叶拼贴创意传递国际礼仪,借助直播助力农特产品品牌升级。

“我们创新‘闲置资源+青年主理人+产业赋能’的模式,成立青村学院,实施‘合伙人来野’计划,通过‘青村西游记’‘驻村青年说’等项目吸引青春合伙人扎根鸬鸟。目前已落地20余个共创业态,形成‘青年带着青年来、青年领着青年干’的良性循环。”鸬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个夏天,全国各地高校学子在鸬鸟镇的实践中,从“爱国为民、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中汲取力量,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一线闪光。下一步,鸬鸟镇将以阵地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持续创新活动载体,构建文明实践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圈,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责任编辑:刘军国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