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玉石林:露天采矿区变身旅游景区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西频道王钰陈健悦2025-08-29 23:14

“想不到,这么漂亮的景区,以前竟然是一个露天采矿区。”

近日,来自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游客张中建在游览了广西贺州市玉石林景区后激动地说,露天采矿区变废为宝成了美丽的观光景区,真是不虚此行。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在贺州玉石林景区游玩、拍照。王钰摄

贺州玉石林景区由一片十分罕见的汉白玉石柱、石笋组成,它的形成可追溯至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由于燕山期地质的断裂隆升和长期的岩溶渗蚀及局部受高温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汉白玉地质景观。

当天,与张中建一同在贺州玉石林景区游玩的五华县游客共有30多名他们在导游的指引下,有序步入景区观光,纷纷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打卡。

贺州玉石林景区前身为露天采矿区,自宋朝以来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都是以采矿业为主。上千年的锡矿挖掘开采,使得原本埋于地下的洁白色粗晶大理岩得以重见天日,塑造了玉石林独特的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地槽漏斗、狭缝密布等众多的奇异自然景观,被地学专家称作地质奇迹。

上世纪90年代末,贺州玉石林采矿区因资源枯竭关停。闲置后的矿山遗址遗迹废弃物堆积,存在尾矿洩漏、地质灾害等安全风险,给矿山遗址的生态造成了区域生态环境受损和生态系统失衡。

近年来,为消除矿山遗址安全隐患,修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贺州市结合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于2002年将原本闲置的矿山改造为贺州玉石林景区,于2003年元旦正式对外营业,以旅游开发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实现保护再利用可持续发展,成为矿山遗址保护和生态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典范。

贺州玉石林景区工作人员张剑介绍说:“景区对外宣传,主要以粤湘桂三省(区)游客为主,全力打开营销之路。目前,贺州玉石林景区65%的游客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2015年,贺州玉石林景区获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游客誉为人间仙境。2023年,贺州玉石林景区被评为广西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实践基地。

贺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变废弃矿山为度假游览区,推动玉石林景区从单一观光旅游到复合型休闲度假有效转变,助力贺州建设姑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24年,贺州玉石林景区投入5000多万元对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观景平台、休息亭、游步道、滑道等基础设施进行提质改造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资源开发科科长覃泓锦介绍说,下一步,贺州将推动玉石林景区深入实施“景区焕新”“文化润景”工程,进一步丰富景区产品业态,提升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讲好景区地质文化故事,以更好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庞革平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