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水暖茶山绿意浓,贺兰山高黄河灌长空……”盛夏时节,一曲原创童声《山海证,闽宁情》拉开了“圆梦少年·闽宁情”专场音乐会的序幕,歌声穿越山海,跨越数千公里续写闽宁协作故事。
今年暑假,共青团惠农区委员会联合共青团集美大学音乐委员会开展“音乐之翼”暑期“青年驻村在惠农”实践项目,为惠农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企三新青年子女等青少年儿童群体提供为期一周的特色音乐艺术支教服务,服务青少年150余名。
“音乐之翼”暑期实践营依托惠农区共青团“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依托专业特色构建“认知+体验”式支教课程,采用最贴近孩子的方式,点燃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合唱课、舞蹈课、音乐剧创演课、活动实践课……一系列“认知+体验”式特色课程的开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实践队还深入10余个乡村爱心托管班,以“AI+”为主线,运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教辅工具开展词曲谱写、乐器制作、图像视频处理等方面的课程教学,融入了前沿教育理念,有效拓宽了乡村青少年的视野。
来自福建龙岩的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林雨缘从本科开始就参加各类音乐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个暑假,她有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体验,“第一次离开福建来到宁夏,第一次从表演者变成老师,这对我都是很新的体验。”合唱课上,她带领孩子们记歌词、找音调、排声部,引导孩子从声音里观察世界。此外还带着两名小朋友录制了自己的第一首歌,“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害羞,不敢开口唱,到后来不仅主动举手领唱,还帮身边同学纠正音准。看到孩子们从胆怯到自信的转变,这或许就是一个老师的幸福感吧。”林雨缘分享。
在红果子镇长城社区,实践队成员洪洢楗带领孩子们用吸管、矿泉水瓶亲手制作卡祖笛与沙锤。洪洢楗表示,很多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接触乐器制作,他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在一吹一摇中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老师,老师,我跳的好嘛?”刚走下舞台的小朋友致远,带着表演后的红晕,兴奋地抱住实践团成员梁国亮说着悄悄话.“老师,明年你还会来吗?”致远说着突然哭了起来,梁国亮也转过头悄悄抹了抹湿润的眼眶。
实践之外,共青团惠农区委员会还与共青团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委员会签订了《闽宁校地共青团共建协议》,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闽宁协作·艺育惠农”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线上、线下艺术支教活动,促进艺术教育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美育发展。
“‘青年驻村在惠农’计划是惠农区共青团融入党政中心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社会服务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持续开展‘音乐之翼’等活动载体,引导闽宁两地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续写新时代‘山海情’”共青团惠农区委员会书记马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