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发布重大研究成果 揭开母体肝脏在孕育与哺乳中的独特代谢秘密
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张枨2025-09-01 15:02

日前,记者从内蒙古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校的一项重大突破性研究于8月28日登上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这是内蒙古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CNS(Cell、Nature、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重大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母体肝脏在妊娠期与哺乳期会发生独特而有规律的代谢变化,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母体如何在孕育生命和哺乳阶段合理分配能量的理解,也为改善母婴健康和提升乳品质量提供了新思路。74210ab2e547f97a96284b1654f0d580.jpg

长久以来,科学家虽已注意到母体在怀孕和哺乳阶段会发生多系统适应性变化,但肝脏这一人体最大代谢器官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始终成谜。为破解这一生命科学的重要问题,研究团队运用先进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与细胞轨迹追踪技术,明确了小鼠肝脏在孕期、产后及哺乳期等阶段的代谢规律。94aed7375d5af28071555be848b67611.png

据悉,研究人员把肝脏形象地比作母体的“能量中枢”,并提出了“怀孕时钟”的概念。随着孕期推进,小鼠肝脏的代谢活动呈现出如时钟运行般的规律性变化:在妊娠早期,肝脏以能量储备为主,随后逐渐转向胆固醇和脂肪的合成;到了孕晚期,肝脏则开始动员脂肪并产生酮体,既为胎儿发育提供充足能量,也帮助母体应对不断增加的代谢压力。如果分娩后未进入哺乳阶段,肝脏会迅速恢复到孕前状态;而一旦进入哺乳期,便不再遵循原有循环,而是切换到一种全新的“代谢通道”,显著增强脂肪的合成与输出,为乳汁分泌和幼崽成长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6f017d19c58240b707e3feb8c6dc6957.jpg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上述变化由不同的关键分子驱动。妊娠期时,肝脏依赖一种由gp130介导的信号通路来重塑代谢,若缺乏这一通路,会导致母体脂肪动员不足,胎儿发育受到影响。而在哺乳期,另一种关键酶ACSS2则发挥主导作用,它帮助肝脏合成乳汁所需的脂肪。当肝脏中缺乏ACSS2时,乳汁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下降,母体进食量减少,幼崽生长也受到限制。可以说,gp130和ACSS2就像两个“关键分子开关”,分别控制着妊娠和哺乳两个阶段的能量供给。0482f50aaa8e81da54b7009aedd53700.jpg

为验证这一机制的普遍性,研究团队进一步对草原上的重要家畜——绵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小鼠和绵羊在基因调控细节上存在差异,但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肝脏的代谢适应模式高度一致,说明这一机制在哺乳动物中具有普遍性。母体肝脏在妊娠和哺乳期的代谢变化,就像一台精密的引擎,一方面要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还要支撑乳汁的分泌。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其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也为改善母婴健康、推动乳品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1bb81615143a7f0be9c3169ce3ad5669.png

该项研究的影响跨越基础科学、医学与产业三大维度。在基础科学层面,该研究将肝脏置于生殖系统的整体研究框架中,为探索器官的适应性与可塑性提供了新的模型。在医学方面,该研究提示孕期代谢失衡、胎儿发育受限或产后乳汁不足,可能与肝脏调节不充分有关,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对畜牧学而言,这项研究推动了行业从传统经验育种迈向分子和代谢层面的精准调控,奠定了“分子畜牧学”的科学基础,标志着草原畜牧业进入精准化发展的新时代。在乳品与营养领域,通过调控关键代谢因子,有望改善乳汁的营养结构,提升乳品的健康价值,同时有助于降低牧业生产成本。0de1ddf7531d6071d63786915e2e6e54.png

作为该重大成果的核心完成单位,内蒙古大学充分发挥生物学一流学科优势,有效整合核心研究力量,成功揭示了母体肝脏在怀孕期和哺乳期的独特代谢机制。这一发现不仅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也为分子畜牧学和生殖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彰显了内蒙古大学在前沿研究中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贡献。ccd37f80d0c86c8aca9bb3177ac8407e.png8e5b6612653bf9fca4da5817828f0054.png

责任编辑:张枨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