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党建+” 培养高技能人才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2025-09-01 20:37

近年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紧紧围绕成都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学校与地方、园区、企业的党建共建方式,全力为地方建设培养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聚焦产业发展,建设服务站争当服务标兵

学校始终把自身发展与产业发展紧密捆绑在一起,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合作方式,做深做实产教融合,着力解决“服务园区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学校党委通过创新校地、校园党建共建,面向四川成都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14个产业园区设立“立园满园”工作服务站,派驻14名骨干党员干部全职入驻园区,开展人才需求对接、生产工艺改造、技术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架起学校人才培养进出口和服务社会的立交桥。

从2023年开始,学校先后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干部短期跟岗锻炼实施方案》,通过抓实抓细“一线考察干部”,发现并选拔了政治过硬、敢于担当、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高素质科级以上干部60余名,培养和引进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技能大师、教授、博士63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有力支持了园区产业发展。

聚焦人才培养,成立共同体争当教育标兵

学校作为“培养成都工匠的摇篮”,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落到实处,聚焦成都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创新党建引领校企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了藏族全国技术能手尔基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党组织嵌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链条,通过强化与地方组织部、园区党工委合作,校部园企四方共建党建共同体,实施党建与产业发展“双线合一”,辐射带动园区企业900余家,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6个微专业入选教育部“双千”计划首批入库名单,实现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

近年来,学校与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龙头企业建立党建联建机制,聚焦产业链共建党建共同体3个,共建“具身智能移动机器人(西部)人才培育中心”等各类实训基地110余个,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组建“党员先锋队”21支,助力学生荣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高职组装备制造赛道智能焊接技术小组赛项金奖等各类省级以上荣誉580余项。

此外,学校通过实施课堂革命,着力培养“大国工匠”,与成都市总工会共建“成都工匠学院”获评2024年度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2025年获批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四川省竞赛集训中心19个,先后培养“全国技术能手”3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0余人、“四川省技术能手”200余人、成都工匠230余名。

聚焦企业需求,组建攻坚组争当创新标兵

学校紧贴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前沿,将服务企业精准需求作为党建引领发展的核心任务,在解难题、促转型中展现新作为。

“我们联合地方组织部、园区党工委共同构建‘资源共享—需求对接—精准供给’共建机制,依托服务站多形式发布人才、需求、资源‘三张清单’,着力解决企业定向研发与工艺革新等痛点难点,让党建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该校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开江在深入园区交流中介绍道。

近年来,学校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机构,共建“四川电子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研究院”等技术研发平台和中试平台11个,组建校级层面“党员攻坚小组”9支,深入近1000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急需的生产、技改等问题159项,完成中小微企业生产加工和技改项目182项,实现企业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37项,助力企业增收5400余万,“无氧铜加工件”项目研发有效填补川内产业链空白。

从技术需求到创新落地,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升级,更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在创新一线的具体体现。学校出台《成都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设立“技术创新先锋岗”,将服务成效作为职称评定和干部选拔重要依据,极大激发了党员干部和一线教师投身创新的热情,形成了“党建强、技术强、产业兴”的良性循环,近年来新增横向项目85个,立项纵向课题359项,获授权专利软著448项。(王涛)

责任编辑:李凯旋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