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在地球“第三极”书写绿色答卷
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琼达卓嘎2025-09-02 12:24

群峰竞秀,雪域无垠。青藏高原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的土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扎根高原的在藏企业,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切实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生态责任,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发展血脉,在雪域高原的江河源脉、草原林海之间,用坚守与担当,书写出一幅碧水蜿蜒、绿草如茵、林海起伏的壮美生态答卷。

守卫江河动脉,永葆生态活水

西藏的江河发源于圣洁雪山,融化为水汇成的溪流如大地血脉,在高原蜿蜒流淌。作为“亚洲水塔”,这些河流不仅是生命源泉,更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关键,滋养着这片高天厚土。

2015年,为破解林芝地区严重缺电难题,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建成投产尼洋河多布水电站。这座总装机12万千瓦的水电站,十年间累计发电39亿千瓦时,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清洁而强劲的动力。

电站建设过程中,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投入6500多万元,同步建起一座鱼类增殖放流站和一条长达1100米的鱼类洄游通道,专门保护尼洋河特有鱼类。鱼道利用竖直隔板分隔出多个梯级,精准控制流速,配合诱鱼灯光、模拟自然的水声,编织成引导鱼类洄游的“生命信号”。每年3月至6月繁殖期,电站主动泄放库水、开启鱼道,即使放弃部分发电用水,也要为鱼类的生命延续创造有利条件。

图为西藏尼洋河多布水电站

在水电站左岸下游,占地48亩的鱼类增殖站同样功不可没。这里设施完善,拥有亲鱼培育、催产孵化、鱼苗培育等多个车间,以及循环水处理、水质调控等先进系统。自2018年起,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每年组织员工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放流活动,将自主繁育的巨须裂腹鱼、异齿裂腹鱼等本土鱼苗小心翼翼地送归尼洋河。如今俯身河畔,常可见成群鱼苗摆尾游弋,为高原河流注入了新的生机。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改善了尼洋河流域生物种群结构,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也净化和改善了水质,为青藏高原水系生态环境筑牢了防线。

守护碧水,更贯穿于电站运营的方方面面。针对厂区生活污水,尼洋河公司构建了“格栅过滤—生物降解—深度净化”的全流程处理体系,并把再生水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清扫,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2022年,面对库区增多的漂浮物,公司及时组织专业团队勘研实施拦污漂工程,并开展河道及大坝垃圾清理志愿活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保障机组运行安全。

每年世界环境日,总能看到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红马甲”志愿者活跃在林芝的街头河岸:发放环保手册、耐心答疑解惑、组织清理垃圾……点滴行动,汇聚成守护“地球第三极”的坚定力量。“保护江河就是保护家园”——这句印在宣传册上的话语,正日益成为高原儿女的广泛共识。

不论是建设水电项目,还是开发风、光等清洁能源项目,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始终将环保规划置于首位:前期扎实编制环评与水保方案,深入分析植被、水土、生物栖息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投运后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实时跟踪环境指标,开展后评价并及时整改,确保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全力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站在多布水电站观景台远眺,库区水面倒映着雪山流云,沿途驻足的旅客、鱼道中捕食的水獭、大坝旁出没的黄喉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幕幕场景,生动诠释着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开发一个项目、形成一处景点、美化一片环境、拉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此刻水乳交融。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以实际行动,守护着高原的江河动脉,让生命之水长流、生态之源永续。

呵护草原绿毯,筑牢生态根基

藏北羌塘草原辽阔无垠,平均海拔4500米,有着“世界屋脊”之称,孕育着藏羚羊、藏狐等众多野生动物,更养育了一代代藏家儿女。但因其生态脆弱,一旦破坏便难以恢复,因此草原保护十分重要。

在那曲聂荣县,国家能源集团的对口支援已持续23年。在做好脱贫攻坚和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的同时,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开展生态帮扶项目。2019年,投入50万元实施桑瓦玉则生态示范村牧场保护,通过围栏封育、轮牧休牧等措施,有效遏制草场退化;2019至2021年,累计投入530万元保护怒江水系水源点,修建防护设施,加强水源涵养,保障水质安全;2022年,投入138万元用于生态文明示范县生活垃圾分类设备采购及绿色基金项目,推广垃圾分类,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常态化开展环保教育,每年环境日深入牧民家中开展宣传活动,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进牧民心田。如今,聂荣草原湿地点缀,野生动物自在栖息,生态画卷愈发动人。

2023年底,当时全球海拔4500米以上最大的风电项目——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那曲欧玛亭嘎100兆瓦风电项目在那曲市色尼区建成投产,为那曲人民带去温暖,让藏北羌塘的同胞告别寒冬。在施工前,该公司通过反复勘测,优化道路与机位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场地,最大限度减少开挖和弃土。施工期间严格管控作业边界,避免对周边草甸造成压占和破坏。项目投产后,及时实施草皮恢复与水土治理,持续开展监测。雨季前组织专业队伍平整场地、覆盖腐殖土,并精选适宜高寒、耐瘠薄的草种,到雨季和温度合适时组织播撒。因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恢复区域,工人们常背着草籽布袋,徒步在脆弱的土地上交叉播撒,之后轻轻耙土覆盖,定时查看土壤墒情,像呵护婴儿般期盼着萌芽。一段时间后,在高原炽烈而纯净的阳光下,纤弱却顽强的翠绿破土而出,星星点点连成了薄薄的绿毯。

图为西藏公司那曲欧玛亭嘎风电场

如今,一排排风机在蓝天下缓缓转动,风机下施工痕迹被新绿覆盖,牦牛悠然觅食,藏羚羊、藏狐不时穿梭,构成工业文明与原始生态共生的壮美画面。

在林芝朗县冲康“光伏+储能”项目的建设中,生态协同的理念同样彰显。项目完工后,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组织建设者们在光伏矩阵下方精心播撒适应当地气候的草籽。曾经裸露的山坡,在阳光雨露的润泽下,新绿悄然蔓延。湛蓝的光伏板与茵茵绿草相映成趣,清洁能源的生产与高原生态的修复在这里达成了完美的统一。严格的施工边界划定、施工后及时复垦、设置临时排水沉沙设施、覆盖材料堆场、分类清运垃圾、定期维护水保设施……每一项细致入微的措施,都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护。

风机旋转,光伏闪耀,绿草如茵,野生动物徜徉——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用行动证明:绿色能源开发,完全可以与高原生态保护、牧民福祉提升奏响和谐共生的三重奏。从对口支援草原生态治理到能源项目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以实干铺就草原“绿毯”,让高寒草甸在绿色发展中永葆生机。

培育森林氧舱,赋能绿色未来

西藏拉萨号称“日光城”,海拔高、紫外线强,常年缺氧且气候干燥,这样的环境让许多人却步。在这里,每新增一棵树,就多一分氧气与滋润。因此,保护和培育森林,对改善拉萨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度至关重要。

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积极拓展生态文明建设地域空间,协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2年3月,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与拉萨市林草局签约,承担起达孜区邦堆乡叶巴村片区2106.1亩的造林任务,为建设“青山拥南北,绿脉系名城”、生态宜居的高原省会城市贡献力量。

但梦想落地困难重重。环抱拉萨的南北山岩石裸露、植被稀疏,作业面临高海拔、高边坡、浇水难三大难题。现代化机械在这里几近失灵——绝大多数作业面坡陡石多,车根本上不去。山下堆积如山的48万株油松、山杏、紫穗槐、江孜沙棘树苗,该如何运抵山脊?

反复勘察后,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作出了一个看似退回传统、实则充满智慧的决定:“上马!”于是,一队队驮着树苗的马匹,在晨曦薄雾中向着山脊进发。马蹄叩击石砾,声响清脆而惊心。赶马的藏族汉子们面容黝黑,手中紧攥缰绳,以沉稳的吆喝声引导马匹在陡坡上艰难攀行。空气稀薄,人和马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高反,苗木随山路颠簸晃动,行走一段就必须歇脚。

树苗上了山,浇水的问题开始凸显。山高水远,干旱蒸发强烈,新苗极易干枯。人工背水效率极低,远程泵送水水压又不足。为确保苗木成活,必须建立可靠的灌溉系统。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迅速组织勘测水源、设计管线,最终决定配套建设蓄水池,并铺设灌溉管道。材料依然靠马匹驮运,施工则全靠人力在陡坡上完成。接管、加固、试压……每一米管道都凝结着建设者的汗水。当清水终于通过管道涌向树苗时,欢呼声回荡在山谷中。

图为西藏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

2023年6月21日,随着最后一批树苗栽种完成并得到及时灌溉,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成为首批完成苗木初植任务的央企。这片新绿,来自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也来自于“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的坚持和“5年增绿山川、10年绿满拉萨”的壮阔追求。从精准挖坑整地、严把苗木质量关,到科学栽植、精心养护,再到配套建设4座10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16万米灌溉管道,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建设者超乎寻常的心血。

这不仅是一项生态修复的攻坚战,更是一条惠民的纽带。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在项目建设期吸纳当地劳动力约9000人次,大量就地采购的苗木,实实在在鼓了百姓的钱袋子。看着昔日荒山渐披绿装,参与植树的藏族群众眼中也闪烁着希望。

初植完成只是开始。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将秉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持续推进做好苗木管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确保“四季常青”成为拉萨永不褪色的生态底色。

绿色信念,已深植于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每位职工心中。每年植树节,他们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挥锹铲土、搬运树苗、填土踩实、提水浇灌……以实际行动守护高原的山川草木。

从克服困难完成大规模造林,到长期坚守做好苗木养护,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用心培育森林“氧舱”,让绿色在高原荒山扎根蔓延。这不仅改善了西藏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宜居度,更让“两山”理念在植树造林实践中落地生根,为“地球第三极”生态屏障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从守卫江河动脉,到呵护草原绿毯,再到培育森林氧舱,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两山”理念,在雪域高原书写着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将不懈努力,让雪域高原的水更清、草更绿、林更茂,在守护地球“第三极”的征程上,与西藏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开创雪域高原更加美好、更加绿色的明天。(通讯员:林永秋)

责任编辑:袁泉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