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了“城市客厅”(我家门前有条河)
人民日报讲述人:安徽省蚌埠市业余足球队河床队队长 高晓峰2025-09-15 00:00

  淮河干流蚌埠主城区段的金沙滩独树岛景点。
  陈 昂摄(人民视觉)

  淮河穿蚌埠城区而过,是蚌埠的母亲河。我家就住在淮河边上,小时候在河里游泳、抓鱼;长大了,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每天都从河岸边路过;现在,隔三差五来河边球场踢球。可以说,我的生活从未离开过淮河。

  如今站在家里,推开窗俯瞰淮河,天高水阔,岸美河畅。尤其到了傍晚,河岸边可热闹了。亲水广场上,孩子们玩沙戏水,欢声笑语荡漾在淮河两岸;岸边健身步道向远处不断蜿蜒,人们或骑行或跑步,在美景中休闲……

  多年来,淮河一直承担着分洪行洪蓄洪的重任,洪水裹挟泥沙沉淀,抬高河床,造成淤积成滩、河道缩窄。前些年,从家中阳台往下看,淮河就像一条“大沟”,河边的滩地上,有人私搭乱建、放养牛羊、种菜、养鱼,还有人偷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久而久之,淮河两岸一度成了城市脏乱差的“集中带”,我们住在岸边连窗户都不敢打开。

  2022年初,淮河干流蚌埠主城区段迎来转机——蚌埠市启动了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说实话,一开始市民没啥信心,因为淮河拥有“两头翘、中间凹”的地理特征,蚌埠市又位于其中游,恰好处于“锅底”,每至汛期,河水时常泛滥成灾。花这么多钱进行改造,大水一来,要是冲毁了,不等于是白忙活?但随着工程不断推进,我们不断感受到惊喜。

  2023年,当“靓淮河”一期工程的8公里段再次出现在市民面前时,大家都感叹淮河变样了:原先淮河两侧遍布垃圾的滩涂地,已成为集文化、观光、健身、养生于一体的生态公园,网球场、篮球场等设施齐全,市民游客可以尽情地近水、亲水!

  我作为足球爱好者也深深受益。以前,我们球队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在河滩上找了块空地,自建了一个足球场。其实就是把地平整一下,只要球踢起来,场地里便尘土飞扬。现在,我们的球场“鸟枪换炮”:面积扩大至原来的4倍,地面种上了绿茵茵的草,四周加装护栏,灯也安装上了。自从球场改造升级,我经常自豪地向外地球友发出邀请:“赶快来蚌埠踢场球,我们这里有全国少有的河道边的足球场。”

  去年,我们组织了2024蚌埠市业余足球联赛,吸引了来自省内及周边城市的52支球队、近千名足球爱好者参加。淮河北岸,百年大铁桥下,呐喊声、汽笛声交织在一起,那叫一个动人心魄。

  去年7月中旬,2024年淮河1号洪水过境,淮河蚌埠主城区段水位不到20天陡涨了9.22米,超过了3层楼的高度。这是“靓淮河”一期工程完成后迎来的一次汛期大考。这一次,洪峰过境,淮河安澜。最高水位比2020年还低了0.22米,过境时间也缩短近9天。这说明,经过治理,淮河干流蚌埠段的过洪能力明显提高。

  如今,淮河两岸成为市民欢聚的乐园,淮河岸线成为贯穿城市东西的生态绿轴、城市客厅、市民公园和大赛基地。生活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李俊杰采访整理)

  

  【记者感言】

  以前到蚌埠出差,晚上想出去走走,当地人推荐的都是龙子湖、市民广场等地。如今再问起,大家首先推荐的就是淮河岸边。从以往的“亲水难近水”,到如今的近水、亲水、戏水、乐水,能够真切感受到“靓淮河”带给市民的自豪与幸福。

  从“治淮”到“靓淮”,淮河的变化带来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增值,城市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浓郁。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