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症、精神分裂症、自闭症......这些脑部疾病并不罕见,总共影响全球超过10亿人,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数万亿美元的损失。
这些疾病怎么产生?如何“侵害”大脑?尽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人们对灵长类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对脑部疾病在分子、细胞和环路水平上知之甚少。
科学界迫切需要一种连接这三个层面理解的介观尺度图谱。
9月20日至21日,作为第十八届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介观脑图谱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近3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国际脑科学前沿发展。
会上,“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宣布成立,联盟汇聚了来自25个国家的118位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海南大学、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60个高校与科研机构。该联盟发布了《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
联盟成立和白皮书发布标志着科学界正式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也标志着全球范围内对灵长类脑图谱研究的系统性合作正式启动。
会议中,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表示,《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对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未来十年的核心任务进行了系统布局。
“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全球性、开放协作的科研网络,协调技术开发和脑图谱研究的国际力量;统一技术标准与数据规范,促进图谱绘制技术、关键设施、分析技术的全球共享。
通过整合全球顶尖科研力量、关键技术与设施等资源,“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有望系统揭示灵长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奥秘,推动脑疾病机制研究、类脑智能发展与神经医学应用进入新阶段。
“我们希望这个大科学计划能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图谱研究领域最终实现三大里程碑。”蒲慕明介绍,首先是绘制首个全面的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的灵长类全脑介观联接图谱,揭示支撑认知功能的神经网络架构原理。
其次是能通过整合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蛋白质组、表观遗传组等数据,建立单细胞分辨率、多组学的灵长类脑细胞图谱,揭示全生命周期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多样性的系统表征。
最后是绘制突触的精细三维结构图谱,识别与认知等脑功能相关的突触特征标记,揭示与衰老及脑疾病相关的突触超微结构。
与会的国外科学家认为,“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也是中国凝聚全球脑科学核心科技力量、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举措之一,将助力中国在国际脑科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海南大学、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