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1年
用装教案的布袋拎回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的
“布袋院士”赵东元吗?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近日,好消息传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
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
院长赵东元教授
带领团队再获新荣誉——
2025年,赵东元带领的
功能介孔材料团队获评
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授予高素质、专业化
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
是对师者初心的褒奖
赵东元院士常提在手中的
标志性“布袋”
也体现着他和团队
始终不变的初心——
心系“国之大者”
坚守三尺讲台
勇闯科研“无人区”
2023年5月26日,赵东元院士获颁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唯一“科技功臣奖”,领奖后他又为了回学校上课提前离开现场了。(图片来源:微博@新华社)
装着书本和教案的布袋
见证了一份坚持——
赵东元教授
为复旦本科生讲授
通识课程《普通化学》
这门课程一周两次
一开就是二十多年
赵东元很少缺席
即便是领奖这样的重要场合
碰到第二天有课
他也会深夜往回赶
甚至在飞机上备课
有网友感慨“他是真热爱上课啊!”
这种身体力行的担当
让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深受感染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在赵东元带领的团队中
早已成为再平常不过的事
截至目前
团队中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年均课时量
达604学时
团队合影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氛围
结出累累硕果
仅在近五年
团队就指导学生完成
24项科研立项和5项创新创业项目
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
在这里迈出了走向原始创新的第一步
而这支团队的第一步
要追溯到27年前
刚刚归国的青年教师赵东元
从一间实验室起步
带着5名本科生、2名研究生
开启了团队“创业”期
左一为青年教师时期的赵东元
确立了围绕功能介孔材料
实现突破的大方向
要如何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
成为赵东元面临的最大问题
他的选择是——
尊重每一个人
把团队中每一位
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师生
都作为未来科学家培养
赵东元说
“只有让他爱上自己所从事的科研,
他才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和智力。”
赵东元教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和学生打成一片后
赵东元渐渐了解了每个人的特长
并尽力让其所长得其所用
宽容与允许试错的氛围
让团队形成了凝聚力与创造力
如今
每当学生和青年老师面临
人生和事业方向上的种种困惑时
赵东元依然如27年前一般
第一时间与其谈心
给予建议、提供帮助
赵东元为本科生授课
赵东元说
“如果可以,我愿意一辈子教书”
布袋未改
课堂未改
初心未改
改变的是
我国功能介孔材料研究
从“跟跑”到“领跑”的姿态
是越来越多青年才俊
在这里找到热爱、点燃理想
赵东元领衔,李伟、邓勇辉、张凡等团队成员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除注明外本文照片来源: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实至名归!
祝贺“布袋院士”及其团队
致敬传道授业的师者初心
综合整理自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微博@看看新闻KNEWS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