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人民日报客户端天津频道李家鼎2025-09-26 07:42

新学期以来,天津财经大学以“行走的党课”“沉浸式思政实践” 为载体,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课堂,让金融报国的初心与爱国为民的信仰,在多元体验中融入青年血脉。

9 月上旬,金融学院“行走的党课”团队走进开滦矿务局大楼。这座始建于 1919 年的百年建筑,曾见证中国金融从外资渗透到民族奋起的转折,如今成为 “活态” 思政课堂 —— 玻璃展柜里,19 世纪末外资银行支票上的 “维多利亚道” 英文落款,诉说着 “东方华尔街” 的过往;盐业银行的账本残页,记录着陈亦侯等先辈保护金编钟的隐秘历程。

日前,天津财经大学承办的“大思政课”《信仰的颜色》上演。这堂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思政教师与艺术教师“双师同台”,以“信仰的颜色”为主线,选取红梅、党旗等五个红色意象,由专业歌剧演员用肢体语言还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

9 月 18 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七十余名学子走进吉鸿昌故居 “红楼”。活动中,同学们共同研读《天津抗日斗争史》,围绕 “如何传承红色基因” 展开讨论。

天财的思政教育不仅覆盖本校学子,更延伸至中小学课堂。该校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微山路中学、财经大学附属小学联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近日,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联合天津市海河中学等四所学校,开展大中小学实践育人一体化思政示范课 “百年法治看天津”。通过“法治场馆+天津故事+师生双讲”的实践育人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场馆里的思政课,探寻天津在中国近代法治进程中的历史贡献。

“无论是行走的党课,还是沉浸式实践,核心都是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深’下去。” 天津财经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马岩表示,学校通过校地合作、馆校联动,构建 “理论 + 实践”“课堂 + 现场” 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感受信仰中,将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

责任编辑:李家鼎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