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消防在景迈山探索消防治理新路径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子元元王琴梅李嫒池2025-09-26 19:05

清晨,云南普洱景迈山的薄雾还未散尽,糯岗古寨的青石板路上已响起脚步声。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岩陆开始了一天的巡寨工作。“阿妹,柴火堆离火塘太近啦,得挪到通风处。”他蹲下身,一边帮村民仙金整理柴火,一边递上消防知识手册,“这上面写着,出门前一定要检查火塘,不能留火星。”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景迈山长期面临“火难防、灾难救、力难聚”的困境。对此,云南省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基层消防治理新路径,让“单一监管”变成“多元共治”,为这座千年茶山和古村落筑起了坚实的消防屏障。

让“党建链”串起“责任链”,筑牢组织根基

“过去防火靠村民自发‘敲铓喊寨’,现在党员主动上门巡查,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翁基村村民晒砍的感受,道出了景迈山消防治理的显著变化。

普洱支队构建起“乡镇党委负总责、村党总支抓具体、村小组党支部包片区、党员联系到户”的层级架构,将“党委年考核、季研判,支部月会商,党员周宣传、日巡查”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消防安全被纳入基层党组织重点任务清单和干部履职评价体系,“有党员的地方就有消防阵地”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消防站党支部、“一队一站”党员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共建,让消防服务更加贴近村民生活。每逢节庆,消防站党员们就带着器材走进村寨,在活动广场开设“临时课堂”。“提、拔、握、压,记住这四步就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消防员手把手地教学,村民们围拢观摩,有的还现场操作演练。村民晒砍笑着说:“以前见了灭火器都不敢碰,现在心里有底了!”

用“小网格”托起“大安全”,实现精准防控

景迈消防救援站的专职消防员岩张茏,还身兼翁基村三级网格员的职责。每天穿梭于村寨之间、走访入户,是他的工作常态。近日,他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户村民家门口的消火栓水带接口损坏,出现漏水现象。

岩张茏立即在监督检查记录表上详细登记了问题位置和情况,并耐心提醒村民:“大妈,您家门口这个消火栓漏水了,以后如果发现消防设施损坏,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随后,他迅速将问题上报至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协调安排专业人员维修更换。

这样的网格化管理,在景迈山已形成清晰体系:共划分了1个一级网格、2个二级网格、13个三级网格、123个四级网格,每一级网格的职责都清清楚楚,从统筹协调到包户巡查,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目前,景迈消防救援站全体队员都编入了网格,定期通过“防消联勤”开展培训。现在,每个网格员都能“识隐患、会巡查、懂宣传”,成了基层消防治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凝聚共治合力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游客量将大增,古茶树片区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民宿消防设施要全面排查,即日起开展分片包干检查!”在景迈山管委会的会议室里,一场消防安全联席会议正在进行。

针对以往“多头管、管不好”的问题,普洱支队明确了景迈山管理局、应急、公安等9个部门的40余项消防安全职责,乡、村党组织牵头落实11项重点任务。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整合了各方力量,形成了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更重要的是,消防安全已被纳入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内容,成为“检消”协作和全县考核的重点事项。这一制度设计促使各部门真正把消防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以“四防同抓”筑牢“防火墙”,提升应急能力

今年夏天,党员中心户倪哇在巡查时发现一户村民家外的炒茶灶旁起火,立即敲铓发出警报。“同心互助”组的村民闻声赶来,有的拿灭火器,有的取水支援,有的疏散人群,有的拨打119。五分钟后,景迈消防救援站的队员赶到现场,迅速扑灭了大火。“要是以前,等消防车赶到时,房子早就烧没了!”村民恩文感慨道。

这次成功处置,展现了景迈山“四防同抓”的扎实成效。人防上,“1个中心站+2个分队+8个微型站”覆盖全山,民兵、扑火队等力量纳入调度,“5分钟救援圈”让火情能快速处置;群防上,123个“同心互助”组以党员中心户为核心,“叫应”机制让村民们能互帮互助;物防上,推动各部门投入8000余万元资金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家御户消”工程为每家每户配备了消防水缸和灭火器,还开展“一懂三会”培训;技防上,数字消防嵌入遗产监测预警平台,600余个感烟及声光报警装置安装在经营性场所,重要部位实现监控和自动报警全覆盖。

如今的景迈山,党员带头守护安全,村民主动参与治理,各部门协同配合,曾经的消防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在党建引领下,这座千年茶山不仅守护了文化遗产的“根”与“魂”,更让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叶传增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