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林草碳汇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人民日报客户端黑龙江频道祝大伟2025-09-28 08:16

由国家林草局生态司指导,中国林科院(林草碳汇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林草碳汇学术研讨会于9月2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国内外林草碳汇领域的专家及权威机构代表,全国林草系统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主题为“推动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筑牢碳中和基石”,围绕林草生态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重点关注固碳增汇、碳汇计量监测、碳汇价值实现等议题,从科学、技术和政策等不同角度进行交流研讨。

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50%,林草领域年碳汇量超12亿吨,稳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提前实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目标,实现了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双增”、荒漠化与沙化土地“双减”的历史性成就。

会议强调,锚定“双碳”目标,勇担林草碳汇战略使命,要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精准提升林草质量,实施森林固碳增汇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加快壮大林草产业,强化木制产品碳库储碳功能,并发挥其替代其他高排放材料作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要积极参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研编森林碳汇方法学,推动建立收益合理分享机制,确保项目科学性、可信性、公平性。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地方开展碳普惠交易,推进公益性与可交易性碳汇协同发展,探索“碳汇+金融+保险”模式,实现碳汇资产的市场价值。

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持续提升和潜力挖掘离不开科技创新。2022年,国家林草局依托中国林科院挂牌成立林草碳汇研究院,统筹全国林草碳汇优势力量,在服务国家林草碳汇决策、提升林草碳汇功能方面,先后提出《实施森林碳汇精准提升工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草地保护修复工程,增强草地碳汇功能》《夯实竹资源培育基础,发展低碳竹产业链》等重要咨询建议。在创新碳计量监测技术,建立健全林草碳汇标准体系方面,构建并发布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牵头开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造林碳汇》以及《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碳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指南》《森林经营增汇技术规程》等多项国家标准。创新森林生物量遥感计量技术,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方法体系。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方面,组织编制了多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深度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核心协调机制,为国家气候谈判提供实时科技支撑,推动中国方案融入全球科学框架。在林草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牵头编制《全国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报告》和《生态产品目录(2024年版)》。作为国家认监委批准的首批5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之一,致力于推进造林碳汇项目科学开发和减排量落地,审定了22个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造林碳汇项目的工作,占全国已公示造林碳汇项目总数的35%。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充分发挥林草碳汇在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压舱石”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黑龙江是我国林草资源大省,林地占国土面积近一半,森林面积、蓄积量均居全国前列,发展林草碳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院士专家的指导支持下,黑龙江全力打造“龙江绿碳”省级林业碳汇品牌,持续构建省级林业碳汇交易体系,绘制省级林业碳汇“一张图”,科学有序推进碳汇项目开发,在造林碳汇评估方法学、“生态司法+林业碳汇”等方面大胆实践探索,不断拓宽林草碳汇交易应用场景,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全面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龙江力量”。

责任编辑:方圆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