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螺旋桨竟会“反向推进”?中国科学家揭示毫米尺度下的运动奥秘
人民日报客户端李君强2025-10-03 12:29

今日,一项发表于著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流体现象:在特定条件下,螺旋桨会出现推力反转——顺时针旋转的螺旋桨不仅不会使微型潜艇向前推进,反而会使其向后运动。这一发现观测并解释了这一反常现象,挑战了人们对螺旋桨推进机制的传统认知。该研究由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丁阳团队(包括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付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李思雨)完成。

一次幸运的偶然发现:从“慢下来反着走

研究起初并非直奔“推力反转”而来。团队原本试图通过增大液体粘稠度来减缓玩具潜艇的速度,以便更好地控制其运动。“我们往水里加了硅油,想让潜艇慢一点。”付蓉回忆,“不管发送前进还是后退指令,潜艇都一直在后退。”他们很快意识到,这并非设备故障,而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物理现象。“从流体力学角度来说,加入硅油增大环境粘性,雷诺数变小,相当于把潜艇缩小1万倍,正对应的是毫米—亚毫米尺度的微型机器人在水中或血液中运动的情况”丁阳解释道。

北京邮电大学丁阳团队的实验设备

为什么会出现推力反转?

研究团队发现,在普通尺度下,螺旋桨通过向后推水产生向前的推力;而在毫米—亚毫米尺度下,螺旋桨旋转时,原本应该向后喷射的水流被偏折向四周,像一个小型离心水泵,把周围的液体往外甩开,反而在螺旋桨中心形成吸力,这种吸力把潜艇拉向反方向。

“就像螺旋桨在‘吸’着自己往后走,而不是‘推’着向前。”丁阳表示,“这种机制在普通尺度下几乎不存在,但在毫米尺度的运动中却变得非常重要。”

“推力反转”现象的原理,图中蓝色箭头表示水被被螺旋桨吸入和“甩”出的方向

研究成果带来哪些启示?

这一发现对微型医疗机器人、工业管道检测装置等应用或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微型设备通常只有毫米至亚毫米大小,在血液、粘液或狭窄管道中运动时,传统推进系统可能完全失效,甚至产生相反效果。

研究指出,通过调整螺旋桨与载体之间的距离、叶片形状等参数,可以有效抑制或利用这种离心吸力,未来或可设计出专门为毫米尺度环境优化的新型推进系统。

螺旋桨推进的微型机器人在血管里工作的设想画面

未来展望

研究团队表示,计划进一步探索毫米—亚毫米尺度下多种推进模式的作用机制,并尝试构建新的理论框架,为下一代微型推进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王旭琛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