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工业报国 践行立德树人——写在合肥工业大学成立80周年之际
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韩俊杰2025-10-09 16:37

1945年,抗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一所工业专科学校诞生在安徽蚌埠。学校成立的初衷,是为百废待兴的国家培育工科人才。此后,几经更名和校址变迁,学校最终确定校名为“合肥工业大学”,并扎根江淮大地,矢志工业报国。

春华秋实,薪火相继,合肥工业大学迎来了建校80周年。80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工业报国的初心使命融入办学实践,缔造了“千人一领军”的人才培养美誉,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留下了“合工大”厚重的一笔。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

走进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石琴教授正带领着学生们潜心科研。2016年,学校成立了“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创新中心”,与省内车企联合攻关,努力在智能网联信息安全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而团队与国盾量子合作开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量子加密技术,不久前已经实现产业化。

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终身学习能力强……这是石琴对工大学子的印象。石琴1984年毕业于合工大。彼时,合工大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开设汽车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而汽车企业条件又相当艰苦。毕业时,石琴所在班级的30名毕业生,选择去一汽和二汽的就有12人。“我们去一汽实习时,东北的天气异常寒冷,路途遥远而艰难,但大家无怨无悔。”石琴说,大家坚信是在从事一项为国家拓荒的事业。

在中国汽车工业起步困难、从小到大的过程中,正是一批合工大人的坚守,才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如今,这批毕业生中的多数人仍活跃在中国汽车界,这其中就包括了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出口量、新能源汽车产量三项指标跃居全国第一,这背后与合工大人深耕汽车领域的努力分不开。

数据显示,建校80年来,合工大累计为国家输送了50余万名毕业生,其中70%的毕业生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等行业。合工大校友创办或任主要负责人的上市公司63家,超过400名校友在国有重点企业、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中担任掌门人,形成了“千人一领军”的创新人才培养品牌。

立德树人,构建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

杨善林院士至今还记得,2002年学校翡翠湖校区启用,但在次年的考试中,校区学生一门科目的成绩并不理想。为此,他组织180名学生座谈分析原因。后来,他毅然决定要开一门专业导论的新课,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们大学应该怎样学习,目标是什么。“这门课后来推广至全校,很受学生欢迎,也带来了学风的根本提升。”杨善林说。

如今,合工大构建起“需求牵动、问题驱动、项目推动、校企联动”的工程人才培育模式,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国际视野宽阔的卓越工程师,与航发集团、长鑫存储等52家企业共建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签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449项,聘请企业导师215人、校内导师203人,共建校企双导师组254个。

“尽管今年才正式入职,但是我和公司的缘分五年前就开始了。”刚从合肥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的韩峰,从2020年刚读研二开始就进入阳光电源,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科研生产一线参与攻关,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锻造。“五年来,除了理论课回学校,其余时间我都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泡在企业研发生产一线的实践中。”

对标国际一流,合工大持续推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把管理和制造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在首轮“双一流”建设期内,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同时带动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快速提升。目前,学校已有 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23个学科上榜“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勇攀高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

在合工大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座高大的实验装置矗立其中。“这是雷击接闪与主动防护研究科研装置,可开展强电磁防护等技术攻关。目前,团队已构建了高速铁路雷电防护完整的技术体系,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强力支撑。”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文韬说。

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合工大优化调整学科设置,多项技术被成功应用到辽宁号航空母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实践十七号卫星、C919大飞机等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中。“十四五”以来,合工大累计授权发明专利5574项,连续多年位居在皖高校及科研院所首位;横向合同立项金额合计超20.9亿元,多年位居在皖高校输出技术合同额的首位。

为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合工大强化与地方政府、领军企业的合作交流,创立并深化以“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为特色的政产学研用“合工大模式”,已落地14个地市(县),拓展至蔚来汽车、江淮汽车、国轩高科等行业领军企业,累计达成年度产业创新引导资金协议规模超亿元。

“建校80年来,学校始终不忘工业报国初心,勇担创新发展使命,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于祥成表示,学校将更加主动地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实际需要,以实际行动更好回答“教育强国,工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责任编辑:韩俊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