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以教促通,深化知华友华国际人才培养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2025-10-10 17:43

“在云南大学,我不仅学会了汉语,更读懂了中国。”来自越南的2023届本科毕业生阮氏碧玉在全校毕业典礼上动情地说。四年来,她先后修读了《中国概况》《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史》等国情课程,最终以《中越茶文化对比研究》为题完成了毕业论文。

近年来,云南大学依托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围绕知华友华人才培养目标,打造“课程筑基—价值引领—赋能传响”进阶式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文化教育体系,形成了高质量课程、沉浸式体验、趋同化管理、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四维协同”育人格局,为云南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构筑“云大方案”。

高质量课程群,让中国国情文化教育有广度

“了解中国的课程不只是中国概况、中国历史一两门课,各门课老师都会讲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来自印尼的本科四年级留学生林柔妤介绍道。

课程是育人主力,云南大学已建成覆盖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选修的国情文化课程群,《中国概况》《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历史》《镜头里的当代中国》等8门课程为全校各专业来华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除此之外,在汉语课和专业课程中开展中国国情文化融入式教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新面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南省情地情、地方特色文化、校史校训云大精神六大元素融入汉语课、文化课,构建“理解中国、认识云南、热爱云大”的中国国情文化教育目标体系。课程团队以和而不同的文明视角,让学生客观认识何为中国,并对中国为什么这样、中国未来会怎样等问题形成理性的价值判断。

沉浸式文化实践,让理解中国有深度

“只在教室看PPT,我不会知道中国真实的样子”来自缅甸的本科生那清胜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感慨道。

近年来,云南大学在第二课堂完善来华留学生文化实践体系,推出了中外青年“三下乡”“理解中国”系列讲座、留学生读书会、中华传统才艺研习,国情理解教育行,国际文化周,民俗文化体验等系列品牌实践活动,年均组织实践项目20余场,参与留学生超1000人次。

赛事推动,让赋能传响有效果

“参加‘汉语桥’比赛增加了我的自信,也让我意识到责任,汉语是我认识中国的桥梁,我以后也将成为中国与尼日利亚的桥梁。”刚来中国一年的尼日利亚学生林丹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使命。

从建设分享型课堂培养学生分享习惯,到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自我展示。云南大学留学生在书法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赛事中培养能力、提高传播中国文化意识,优秀作品直推汉语桥、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理解当代中国”短视频大赛等省级、国家级赛事。赛事提高了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与素质。2020年以来,云南大学留学生获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省赛前三名20余项,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2025年本科生道明寺、林丹荣获“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故事会全球十强。

成果初显,奋楫扬帆开新篇

6年实践,云南大学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文化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形成省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在线开放课程1门,团队主持省部级相关项目12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毕业论文聚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对比研究的篇幅占比1/4。10余名优秀校友在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创办中文学校、文旅公司或经贸企业,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新生力量。

责任编辑:李茂颖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