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立:中国学研究,在于立足中国大地、深入中国场景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马作鹏曹玲娟王崟欣2025-10-14 13:43

“离开中国场景,任何关于中国的叙事都有可能变成隔岸观景。”10月14日,第二节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举办。在上午的主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分享了自己对于世界中国学学科建设发展的观点。

林尚立。主办方供图

林尚立表示,中国学是一门研究中国的综合性学科,涵盖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是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他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国学日益成为国际显学,我们在实践中愈发感到——离开中国场景,任何关于中国的叙事都有可能变成隔岸观景。拓展中国学研究,治学之道在于立足中国大地、深入中国场景。”

在他看来,唯有把关于中国的研究嵌入五千年连续文明、超大规模社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重场景,才能产出真正读懂中国、解释中国、造福人类的中国知识。

林尚立举例说,当今“中国奇迹”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伟大成就,我认为这种现象有三个方面的突出体现,一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二是超大规模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三是国家治理的卓越有效。这三重视野共同构成了中国学的可观察、可验证、可比较的“空间场景”。

具体而言,经济维度提供了最大规模的连续数据:14亿人口、130万亿元GDP,使任何一项产业政策的微观效应都能被迅速放大并量化呈现,为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贡献了罕见的“大样本实验室”。

社会维度呈现出差异中的有序:从沿海特大城市到西部边疆村寨,66万个城乡社区在同一法律框架下运行,人口流动、信息流动和物流在统一市场内高频互动,却保持了总体的安全与秩序。

治理维度重大决策“中央-省-市-县-乡”的五级链条,使政治学与政策科学有机会在“大国尺度”上检验治理效能。

经济之巨、社会之大、治理之细,同时并存且互为支撑,正是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国家向世界中国学研究提供的独特空间场景。

“中国学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新的选择,贡献新的智慧,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是历史上的文明古国,更是当今时代文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林尚立说道。

责任编辑:曹玲娟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