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术后渗液反复,家属质疑治疗方案,医生护士该如何同步信息并安抚情绪?”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课堂上,一场特殊的“剧本杀”正在上演。
作为华西口腔医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创新开设的《医学生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课程的核心模块,“角色▪心声:医患沟通沉浸剧场”以首创性教学形式,将真实临床场景转化为沉浸式课堂,为医学人文教育探索出实践课程新路径。
这一创新实践精准呼应了《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 年)》中“落实医学人文实践” 的要求。华西口腔医学人文教研室团队基于丰富的临床一线经验,打磨出口腔医学领域国内首个“剧本杀 + 医患沟通”实践课堂,该堂课以真实临床案例为蓝本,由师生共同参与情节剧本创作、角色形象卡设计、服装道具准备等环节,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情境化教学内容。
在深度协作过程中,不仅课程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综合能力也实现了同步成长。与传统模拟教学相比,打破了单向知识传授的模式,构建了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四类角色的多维互动场景。学生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实现了从“知识吸收”到“情感共鸣”的跃升,在模拟真实诊疗情境中深化了对医患沟通的理解与共情。
“穿上白大褂时,才懂医生既要精准判断病情,还要顾及患者焦虑;扮演家属后,更理解及时沟通对信任感的重要性。”参与课程的2023级医学生龚屹川的感悟,道出了沉浸式教学的精髓。
课程采用“理论筑基—情景演绎—复盘研讨”三阶模式:课前通过颌面外科病例精讲夯实专业基础,课中以分组演绎还原诊疗冲突,课后由资深医师引导挖掘沟通痛点,重塑了学生的职业认知,最终将转化为未来临床中更具温度与成效的诊疗实践。
课程主讲人之一刘帆老师表示,“这门沉浸式课程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理论+实践+反思’的融合,让未来医者提前读懂医患之间的‘心与心’。”
“医学人文不是抽象概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触摸‘大医精诚’的温度”华西口腔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谭静教授介绍,课程设计始终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原则,每个剧本都暗藏诊疗规范与沟通技巧的双重考核点。这种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与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相结合的探索,不仅连接了知识与场景,更连接了技术与人文,为在新时代如何培养有温度、有共情的医学人才提供了新范式和重要启示。
未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将持续深化课程建设,计划联合多学科打造专科特色剧本库,推动“沉浸剧场”与临床见习、社区服务、健康宣教深度融合,让人文素养培育贯穿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健康中国建设培育更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新时代卓越口腔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