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肃而凝,露结为霜。”霜降节气来临,寒意渐浓,正是养生关键期。全国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罗颂平表示,霜降养生应注重“滋阴润燥,固护阳气”,为入冬做好身体准备。
这一时期,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养生需注意三大要点:
防燥:不同于初秋“温燥”,霜降时节多为“凉燥”,燥邪易伤肺津,常见口干、唇干、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凉燥则易伤卫气,导致外感。
防寒:寒气渐重,人体阳气开始收敛,体表防护力减弱,需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关节、脾胃或引发呼吸道问题。
防郁:秋景萧瑟,人易情绪低落。保持心态安宁,有助于阳气内守,维持身心平衡。
针对以上特点,罗颂平提出四点实用建议:
一、饮食调养:平补为主,少食生冷
以“平补”为原则,兼顾气阴。即补而不燥,滋而不腻。多食银耳、百合、莲藕、山药、秋梨等滋润食物,可健脾益气,生津润肺、缓解凉燥。例如山药排骨汤、冰糖炖雪梨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可适量吃葡萄、山楂、柚子等酸味水果,有助收敛肺气。注意少食生冷、辛燥之品,保护脾胃阳气。
二、起居作息:保暖关键,早睡早起
尤其注意胃部、腹部和关节的保暖。建议早穿包踝鞋袜,睡前热水泡脚。作息应“早卧早起”,顺应阳气收敛,助肺气舒展。
三、精神调摄:安宁心神,主动调节
保持情绪安宁,避免秋郁。可通过散步、登高、静坐、听音乐等方式调节心情,收敛神气,适应秋日气息。
四、运动养生:缓和为主,避免过汗
运动不宜剧烈,以微汗为度,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等。建议在气温较高的上午或下午进行。
两个简易保健穴位: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常按揉可健脾胃、增强免疫力。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泡脚后揉按可滋阴补肾、引火归元。
罗颂平最后提醒,养生贵在坚持并融入生活。若出现持续咳嗽、关节冷痛、胃部不适或情绪严重低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指导下调理身体。霜降科学养生,助你安稳入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