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亚太区域合作持续注入动力”
——访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家兴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曹师韵 杨 一2025-10-28 00:00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持续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与共同发展,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智库区域策略研究所署理主席陈家兴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亚太经合组织的独特价值在于机制的灵活性与包容性。他积极评价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发挥的引领作用,对2026年中国再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充满期待。

  “建立在相互尊重、开放包容与共同决策基础上的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经济科技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陈家兴表示,“亚太经合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为亚太区域合作持续注入动力。”

  在陈家兴看来,亚太经合组织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提供了平等参与、互利共赢的平台。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秉持包容精神,共同推动达成各类贸易与投资协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助力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亚太经合组织还积极回应全球性挑战,将议题拓展至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为应对共同挑战提供重要思路。

  陈家兴认为,中国在推动亚太绿色转型与经济融通方面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中方提出的‘构建开放融通的亚太合作格局、培育绿色创新的亚太增长动能、树牢普惠包容的亚太发展理念’与亚太经合组织长期倡导的精神高度契合。”陈家兴表示,中国不但提出新理念,更注重将理念转化为实践,“让可持续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

  陈家兴表示,马来西亚与中国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实施了马中关丹产业园、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带动了马来西亚重工业、港口、旅游业等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马来西亚城乡联动和均衡发展。“近年来,两国在光伏、储能、5G、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陈家兴说。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陈家兴表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作为分别拥有近7亿人口和14亿多人口的两大市场,东盟和中国坚持开放合作,可以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他强调,坚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不仅是维护区域繁荣的需要,更是确保亚太合作长远发展的关键。

  陈家兴表示,在新技术革命与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亚太各经济体需要新的增长引擎,人工智能、数字支付、绿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将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全球发展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各国应进一步加强人才流动与科研协作,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民众。他介绍,马来西亚正在实施“昌明经济”框架,积极落实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等多项振兴经济措施,与中国等地区国家的合作将进一步助力培育区域创新生态。

  回忆起2014年中国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的盛况,陈家兴表示:“那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式启动了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国展现出卓越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平等对话、开展合作。”2026年中国将再次担任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陈家兴对此充满期待。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