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尼木:探访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藏香故事
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2025-11-04 18:47

当山间柏木的清冽邂逅藏红花的芬芳,再融以麝香的暖意与数十味药材精华,经由非遗传承人悉心配伍、手工艺人揉捻塑形、自然晾晒,便成就了尼木藏香的独特气韵。10月29日,“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辉煌甲子 古城新章”采访团走进拉萨市尼木县,探访一段关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藏香故事。

守艺传香 “要传承也要创新”

未入园区,先闻其香。柏木与榆树掩映的尼木藏香产业园中,十余名手艺人正专注地揉捏香泥,香气氤氲开来,仿佛经时光打磨后沉淀出的醇厚。

图为手艺人正专注地揉捏香泥。次仁罗布 摄

“尼木藏香拥有1300多年历史,以柏木为主料,融合喜马拉雅地区多种珍贵香料与药材,历经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已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认证。”尼木县城投公司董事长索朗次仁向采访团介绍,园区集生产、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机械化普及的今天,尼木仍坚持手工制香传统。第三代非遗传承人洛桑旺堆自2000年随父学艺,至今坚守古法。“我们有责任接续老祖宗的手艺。”他说,“但传承不意味故步自封。”

面对“推动老一辈接受创新难不难”的提问,洛桑旺堆坦言初期确有阻力。“老一辈更重古法,但随着市场扩大、客户需求变化,他们逐渐理解支持创新。”就这样,科学分析融入传统作坊,配方优化、品质也更稳定。“要做贴合当下的产品,但是基础不能丢。”这是他多年跑市场,听客户反馈后的收获。

图为将十八种藏药材打磨成粉。次仁罗布 摄

守正创新,让尼木藏香走向更广阔天地,已经成为几代传承人共同践行的使命。“我们既要传承,也要创新!”洛桑旺堆语气坚定。

智造生香 “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在产品展示馆内,记者发现:相较于前几年,尼木藏香品类更丰富了。除传统线香外,还推出了便携旅行装、典雅香囊、创意香氛饰品等,适应不同使用场景。

图为典雅香囊和创意香氛饰品等藏香文创产品。次仁罗布 摄

索朗次仁介绍:“目前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内地,以20至40岁女性群体为主,她们更偏好清香型产品,而传统藏香的气味相对浓郁。为此,我们在保持传统基调的基础上,对配方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也会在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产和销售上再下功夫。”他还透露,企业正在积极开发文创系列产品,预计明年3月新品将正式上市。

可以看出,尼木藏香已从当地日常生活与传统仪式中的重要角色,延伸为一种受年轻人青睐的生活美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图为各式各样的藏香产品。次仁罗布 摄

随着市场拓展,企业也逐步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过去主要依赖人工,产能和品质稳定性受限。现在塔香仍坚持手作,线香则采用机械挤压,粗细可调,灵活满足需求。”洛桑旺堆介绍。

图为藏香工厂内半自动化生产。次仁罗布 摄

目前,该园区年产值约1200万元,明年计划新增两条生产线,预计产值将提升至3000万元。藏香文化展厅也将升级为“三绝七技非遗文化”综合展馆。

图为藏香文化展厅内地康巴草、杜鹃叶等珍贵藏香原材料。次仁罗布 摄

当古老智慧对接现代需求,跨越千年的文化血脉得以延续,拥有了强劲市场动能。索朗次仁特别提到:“尼木仍有部分家庭作坊延续传统制香。作为国企,我们专注新配方产品,避免挤占传统尼木藏香市场,共同维护良性市场环境。”

产业飘香 “对前景充满信心”

传承与创新交织,让这一缕香凝聚成驱动区域发展的“产业之力”。当地政府与企业协作,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零散作坊,构建了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已带动60多户村民就近就业,日均收入175元,生活稳定有保障。”洛桑旺堆说。

图为藏香工厂内就业的村民。次仁罗布 摄

数据显示,2024年尼木县藏香产值达4432.5万元,2025年前三季度已实现3627.82万元。“在这里工作轻松愉快,大家都愿意来。”正在搓制塔香的阿佳琼拉笑意盈盈地说。

大学毕业后,普布次松选择回到家乡,走进电商直播间。“推广家乡文化和特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着订单量持续增长,她成就感满满。

图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在藏香工厂内进行电商直播。次仁罗布 摄

目前,尼木县已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服务体系,藏香借由网络销往全国各地。“线上销售占比超过八成。”普布次松介绍。通过电商拓展、产业升级与政策支持,尼木藏香成功实现从传统手工艺向现代产业的转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多游客也循香而来。“他们不再满足于购买成品,更希望亲手制作一款属于自己的藏香,赋予其独特意义。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援藏资金,打造藏香文化溯源项目,推出沉浸式藏香体验之旅。”索朗次仁表示,“我们将构建‘四维一体’的藏香综合发展空间,推动‘尼木三绝七技’协同发展。我对尼木藏香的未来充满信心。”

图为藏香工厂内就业的村民。次仁罗布 摄

在尼木,香,是过去,也是未来。是味道,更是道路。这条香香的发展之路,正通往更远的远方。(李海霞、次仁罗布)

责任编辑:鲜敢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