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未来是什么样?韶关始兴给出一种答案
韶关发布2025-11-05 18:11

最近,广东省首个“农村未来社区”在始兴县顿岗镇周所村从蓝图变为现实!在搬迁入住仪式上,56户村民代表满怀喜悦地接过新居钥匙,这不仅开启了他们的幸福新生活,更解锁了全省乡村振兴探索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未来密码”。

这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础,以城乡融合为导向的乡村变革,为全省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更让“百千万工程”从“规划图”蜕成了可触可感的“生活实景”。

何谓“未来社区”?

走进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白墙黛瓦的新式农房错落有致,屋顶光伏板泛着粼粼蓝光。百年古树掩映间,连片新居错落生,一幅岭南风韵画卷正徐徐铺展。

农村未来社区的生命力,不在“复制城市”,在于“守住乡愁”。始兴县深谙此道:依托周所村傍水、七北村依山的自然禀赋,尊重村民意愿,将村民关心的房屋户型设计、一户多宅处理、宗祠迁建等问题都纳入设计范畴。

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精心设计“一统三化九场景”,在村中嵌入滨水绿道、小公园等设施;开展4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沿水岸铺设慢行道等亲水设施;以500年树龄的古榕为核心,串联17棵百年古树打造公园群落,打造“岭南风、客家韵、烟火气、生态美”的乡村布局融,真正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景中”。

“能第一批住进来,真是太幸运了!”已入住两联排别墅的村民李秀金家里笑语喧天,她一边忙着招呼来参观新房的亲朋,一边难掩兴奋,“新房子漂亮又敞亮,门外的巷道铺得平平整整,路灯晚上亮堂堂的,周边花草树木栽得密,想散步了,抬脚就能走到河边,村里那些老古树也都好好留着,这环境真是太舒服了。”

未来社区为避免“千村一面”,让“客家风”与“未来感”共融,将客家文化符号融入农房细节,屋顶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既让绿色能源点亮家园,又能让村集体、村民和投资方共享收益。

村民吴晓金住进新房兴奋地表示:“最开始听说要建新房,总觉得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真是梦想成真,确实要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房子,相当于给我们省了一大笔钱,节省下来的钱能供孩子好好读书,让我们这些老人也能踏踏实实享清福,真是打心眼儿里觉得幸福。”

根据项目规划,到2026年春节前,330余套新型农房将陆续交付,更多村民会像他们一样,把“幸福账本”越记越厚。

搬进新房的欢喜背后

破解山区发展瓶颈

作为粤北山区县,始兴县域内1.5万公顷耕地分布在1.8万个图斑中,5亩以下的图斑占比达60%,面积却仅占7%。“有指标、没空间”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突出痛点。

如何破局?土地重整,要素优化重构!这种“解法”可直指山区土地低效问题的核心。

2024年,始兴县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在周所村启动总投资4.19亿元的农村未来社区项目。项目总规划用地186亩,创新采用“农房排屋+多层公寓+养老公寓”的方式,对村庄进行系统性重塑,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540余套高品质新型农房及公寓。

让村民自愿告别世代居住的老宅,绝非易事,考验的是政策温度与治理智慧。

始兴县组建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县镇村组四级工作专班,一张图表知民情、一条板凳讲政策、一米方桌听诉求。围绕户型、一户多宅、宗祠迁建这些村民最关心的事儿,开了19轮研讨会、5次村民代表大会!

方案越来越清晰,最终推出“先建后拆、一户一宅、多元安置”组合拳,既守住了“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又破解了“拆迁难”的治理顽疾,更换来了村民的信任——周所村自愿报名参与的户数已突破500户,占全村总户数比例超60%。

“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也有新解法。始兴县按照“政府授权、国企统筹、市场化运作”思路,招引中国二十冶集团注资与县属国企组建平台公司,承担投融资、建设、运营、还款等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同时,以县属国企资产、央企注入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成功争取省农发行30亿元授信,成为全省首个打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性贷款的项目。通过产业导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保障社会资本收益,同时依托高标准农田流转、物业出租等举措,增强项目“造血”能力。

如今站在村口望去,200多套封顶的新居已连成片。顿岗镇党委委员申峻任表示,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周所村建设用地从1013亩下降到593亩,复耕形成增减挂钩指标601亩,实现人均建设用地减少92平方米,宅基地用地面积减少超60%。

以“新空间”建设“新未来”

沃野藏富 生生不息

安居是民生之基,乐业是发展之本。始兴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当地通过“土地整备—产业导入—城乡协同”的链条式运作,创新实施“多田套合+现代农业”模式,顿岗镇零散分布的耕地将被整合为1个万亩方、4个千亩方及多个百亩方,“小田变大田、良田变粮田”的愿景正逐步落地,预计可新增耕地5579亩,为打造“千斤粮、万元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筑牢根基。

土地“腾挪集聚”在推动农业提质的同时,也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小院、“北牛南育”、水榭温泉民宿、开心农庄等项目相继落地,环车八岭农文旅商产业带已见雏形。

“村民未来的收入结构会更优。”申峻任向记者细数“富民账本”: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村集体经济按股分红、部分村民转变为农业企业产业工人拿工资。

这个从粤北山乡孕育而出的“未来社区”新范式,不仅系统性地回答了乡村振兴中“钱从哪里来、事要怎么干”的难题,更以“空间重构、产业导入、生态优先”的生动实践,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可借鉴、可推广的“始兴样本”。

责任编辑:姜晓丹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