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跨越千里的“国家队” 把国家级中医服务送到重庆乡亲家门口
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王欣悦2025-11-07 11:36

金秋十月,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国家队”从西子湖畔的浙江省中医院启程,跨越1500余公里,驶入层峦叠嶂的重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城口、奉节、酉阳、彭水、巫溪、巫山六个区县的山水之间。

这不仅仅是一次巡回诊疗,更是一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部署的健康守护行动。这支国家中医医疗队的精锐力量,将先进的中医药技术、诊疗理念和管理经验,直接送达巴山渝水的乡镇社区、田间地头。

他们既“授人以鱼”,缓解乡亲们的燃眉之痛;更“授人以渔”,通过精准帮扶和系统培养,全面提升基层“健康守门人”的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队”级的中医药服务,谱写出东西部医疗协作的暖心篇章。

精准输送:国家级资源直达基层“神经末梢”

以往的医疗帮扶,大多止步于县级医院,但此次巡回医疗却决心穿透最后一公里,将服务直接送到群众身边,将技术精准注入基层医疗的“毛细血管”。

此次行动创新采用“点菜式”帮扶模式。出发前,医疗队就与各受援地区深入沟通,精准摸排其在学科建设、技术短板、疑难病例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形成个性化“需求清单”。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对接,确保医疗队的多学科专家配置能精准应对山区县域医疗机构专科能力不均衡的核心问题。

启动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医疗队由浙江省中医院呼吸、脾胃、泌尿、康复、妇科、骨伤、针灸、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阵容强大。各受援地区也展现出高度的热情与执行力。

在城口县人民广场,启动仪式后的首场大型义诊如火如荼。来自浙江与山东支医团队的25位专家坐镇,中医妇科、骨伤科、针灸科、儿科等专区科学设置,井然有序。当地医院更是抽调了十余名骨干医护,还为每位专家配上一名“方言翻译”,沟通“零障碍”,看诊“高效率”。

义诊现场。受访者供图

类似的场景,在奉节县太白广场、彭水县商贸园广场、巫溪县中医院门口等地不断重现。据统计,整个巡回医疗期间,累计开展大型义诊近20场,服务群众超过3000人次,免费发放特色院内制剂和养生茶饮包数百份——这些从东海之滨远道而来的“健康心意”,成了连接浙渝的温情纽带。

技术生根:“输血造血”并举锻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每一位医疗队专家笃定的信念。他们不仅要解决眼下的病痛,更要通过系统性的“传帮带”,为当地锻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在城口开展学术讲座。受访者供图

技术落地,从“引入”到“扎根”。在酉阳县,医疗队完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点评4个科室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修订关键节点32项,成功引入“体表穴位电刺激”等4项新技术。“现在做肺功能检查不用等半天了,流程优化后效率提升了一倍!”酉阳县中医院呼吸科的一位医生表示。

在巫山县,骨伤科专家吕帅洁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吕主任一边手术一边讲解,这比任何理论课都珍贵。”参与手术的年轻医生感叹。与此同时,针灸科专家姜硕系统传授的颊针、五行脐针等技术,已在当地疼痛科“开花结果”。

实战教学,化“危机”为“课堂”。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酉阳县。一例术后患者突发肺栓塞命悬一线,医疗队专家洪辉华主任现场指导抢救,成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后,立即组织全员开展肺栓塞诊治培训。“这次抢救+培训的组合拳,让我们面对急重症时更有底气了。”参与抢救的护士说。

在彭水县,专家们则通过密集的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重点提升了当地在慢阻肺(COPD)、消化疾病等领域的诊疗水平,受教医护达70人次。

病房讨论。受访者供图

学科帮扶,为薄弱领域“强筋健骨”。面对巫溪县中医院薄弱的中医儿科,程申医生开展“儿科常见疾病中医外治疗法”专题培训,极大拓展了本地医护的诊疗思路。在巫山县,妇产科专家张婷将“裘氏妇科”流派的宝贵经验方无偿赠予当地,为学科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讨论交流。受访者供图

据统计,一个月以来,两支医疗队共开展讲座30余场,完成教学查房近150余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近千人次。在彭水县,专家们通过密集的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使当地慢阻肺的规范诊疗率提升了40%。

中医惠民:文化自信与健康获得感双提升

此次巡回医疗,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播撒,更是一场中医药文化的暖心浸润,让基层群众在收获健康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在巫山县,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集市”成为当地焦点。为期两天的活动将义诊、健康咨询、文化体验融为一体,服务群众超千人次。各科专家齐聚一堂,提供免费辨证咨询、用药指导和康复评估。现场,老人体验耳穴压丸,年轻人了解颊针原理,孩子们接受小儿推拿,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愈发浓厚。

在巫溪县,中医妇科专家张婷主任接诊病情复杂的患者后,主动留下联系方式便于后续咨询;针灸科姜硕博士为了多看几位患者,一次次延迟下班……正是这些温暖的细节,如涓涓细流,汇成医患之间的信任长河。

开展义诊活动。受访者供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奉节县,医疗队针对当地矽肺患者开展专项救治,捐赠特色药品并达成科研合作意向;在彭水县,专家们推动建立了脑卒中患者48小时内康复会诊机制,会诊率提升至90%以上。

目前,巡回医疗虽已结束,但长效协作机制正在积极构建。奉节县与医疗队就建立远程会诊、人员进修及专科联盟达成共识,并意向开展科研合作;酉阳县已成功举行远程培训,实现省级资源实时下沉;其他区县也明确提出了强化远程协作、选派骨干进修等具体举措。

一支跨越千里的“国家队”,用脚步丈量健康之路,用仁心连接浙渝之情。他们留下的,不仅是技术,是机制,更是一颗颗扎根基层、守护健康的“中医种子”。

责任编辑:王欣悦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