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十届农业节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新疆农业大学教授王振华被授予2024-2025年度(第十届)中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个人成就奖(科技人才奖)。

中国农业节水科技奖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于2009年11月25日批准设定,由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协会承办的全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领域的最高奖项和唯一奖项。本届中国农业节水科技奖表彰奖励包括科技成果奖49项、个人成就奖10人(其中科技人才奖3人、管理人才奖2人、青年人才奖5人),王振华因在“干旱区节水灌溉理论技术与关键装备”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授予该奖项,系西北地区本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

王振华现任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他扎根边疆27载,长期从事干旱区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针对干旱区水资源短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聚集绿洲农业节水灌溉与盐碱地治理突出问题,带领科研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攻关。他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及其他省部级以上28项科研项目,在规模化长期滴灌农田盐分时空演变规律与综合调控理论与技术、滴灌作物水肥盐协同调控理论与新型滴灌关键装备开发、新时代坎儿井工程暨大型自压管网自动化滴灌理论与配套新型核心部件开发以及盐碱地系统治理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王振华创新研发了干旱区主要粮棉果滴灌节水控盐增效关键技术,解决了特色林果漫灌改滴灌、北疆滴灌小麦及复播作物高效用水难题;研究揭示了长期膜下滴灌棉田盐分时空演变规律,回答了学术界长期膜下滴灌耕层土壤是否积盐的争论,在国际上引领了膜下滴灌研究;创新了密植作物滴灌理论,研发了新型滴灌灌水器、施肥器、过滤器等滴灌关键核心装备;主笔起草了兵团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标准体系、兵团盐碱地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兵团南疆盐碱地“五个结合”综合利用试点方案,提出了中国大田滴灌发展战略;创新提出并发展了新时代“坎儿井”理论,丰富发展了干旱区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并在国际上引领和发展了滴灌节水理论,研究成果在新疆和兵团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区域节水灌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日报记者 阿尔达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