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虞城小荠菜,这样“长”成大产业
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赵帅杰2025-11-11 12:06

时已初冬,豫东虞城,田间荠菜,绿意盎然。凑近一瞧,叶片舒展,茎秆鲜嫩,正是采收好时节!

利民镇三里井村,商丘鼎安食品有限公司内,总经理李安全忙着调度生产,产品不是别的,正是新鲜的荠菜。筛泥、清洗、漂烫、冷却、分切、脱水、速冻……经过多道工序,半小时左右,荠菜完成初加工,包装后,作为馅料的原材料,销往全国各地。

利用荠菜生长周期短、易管理、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虞城县大力推广荠菜种植。去年,全县荠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约27万吨。今年种植面积近15万亩,产量有望突破31万吨。眼下,以利民镇为中心,周边10多个乡镇的荠菜陆续进入成熟期。

“应对即将到来的收获高峰,公司两条生产线均已调试完毕,满负荷运转起来,日荠菜加工能力可达到200吨。”李安全说,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面向农户大量收购荠菜,不压级、不压价,随到随收。

2013年,“沪漂”十年的李安全,从上海返回家乡利民镇,支起一口锅开始做荠菜加工。“当时,不清楚市场接受度如何,就先收购了100吨试水,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李安全说,第二年放开手脚干,500吨荠菜也销售一空。

嗅到商机,李安全投入“老本”,引进专业生产线,从大锅煮的作坊式生产迈向规模化,产能逐渐突破5000吨。“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去年又投资6000万元,建成一座新型标准化速冻食品车间,既生产荠菜,又加工甜玉米棒,年综合产能突破3万吨。”李安全说。

“名儿里带着‘安全’俩字,从事的又是食品加工,一点不敢马虎。”李安全介绍,荠菜营养丰富、口感清爽,主要作为馅料,进入速冻产品加工厂、商超和电商平台,除了干净卫生,更要保鲜,公司已建成储量2万吨的冷库,同时全程冷链运输。

“早先,荠菜仅作为野菜食用。上世纪90年代末,虞城开始探索人工种植,近些年,依托科技创新,形成‘两粮一菜’粮菜接茬种植模式。”虞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茂申解释,具体为,9月中旬收完鲜食玉米后,种植一季荠菜,生长与采收期约两个月,之后再种晚冬小麦,变“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

据介绍,由于荠菜有“不与小麦争节气、不与玉米争土地、不与土壤争肥力”的特点,可复制性强,容易被群众接受。在虞城,如今有超过17万人从事荠菜种植,虞城荠菜被国家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A级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1斤鲜荠菜,仅制成半斤成品,附加值却能提高10%至15%。”李安全说。目前,虞城拥有规模荠菜初加工企业23家,初加工能力约17万吨。正在地里忙活的利民镇南关村村民杨福新说,自家今年种植了3亩多荠菜,亩产3000多斤,雇人采收,每斤劳务费0.5元,菜长势好,地头价现在能卖到每斤两元钱。

“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荠菜种植逐步实现规模化,亩均效益提升2500至3000元。”虞城县副县长叶浩说,在整个荠菜生产采收季节,直接或间接带动2万余人从事荠菜栽培、加工、冷藏、运输、销售等工作,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图片均由虞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赵帅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