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太空创造生存纪录的“鱼航员”斑马鱼,如今在海南有了“五星级新家”。近日,海南省首个符合无特定病原(SPF)标准的斑马鱼养殖繁育系统在海南大学正式投入运行,这一填补斑马鱼生物标准化养殖空白的科研平台,将为热带海洋生物医药开发、海水养殖鱼类高效育种等领域提供关键支撑。
在海南大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一楼,一个总面积约100平方米的“神秘实验室”近日正式开门迎客——这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室,而是首个符合无特定病原标准的斑马鱼养殖繁育系统。透明鱼缸整齐排列,全自动水处理系统正无声运转,紫外线杀菌、恒温加热、模拟昼夜节律的光照设备……这套集可视化、智能化、精细化于一体的“五星级鱼房”,已迎来首批“住户”——来自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的标准品系斑马鱼。

“这不仅是海南首个标准化斑马鱼养殖平台,更是热带海洋科研的‘加速器’。”海南大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教授、平台负责人叶鼎介绍,系统按照最严格的标准,划分隔离鱼房、显微注射间、细胞培养间、干细胞冻存间、人流通道、物流通道等功能区,可实现从鱼卵孵化到成鱼繁育的全流程无菌化管理,“未来这里将成为热带海洋生物医药、人类疾病研究、海水鱼类育种的‘科研摇篮’。”
“从太空探索到热带海洋研究,斑马鱼的‘使命地图’正在海南拓展。”叶鼎教授表示,该系统将对全省科研机构、医药企业开放共享,提供疾病模型构建、海洋药物筛选、水产遗传育种等技术服务。例如,可以利用斑马鱼快速构建遗传病和罕见病的疾病模型,建立人类肿瘤移植的斑马鱼阿凡达(zAvatar)模型,进行热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析和药物筛选,助推精准医疗;可以利用斑马鱼可视化的优势,开展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功效和安全性评价,服务自贸港的大健康产业;可以利用斑马鱼规模化发掘高产、抗病、抗逆、优质等经济性状相关的重要育种基因,甚至可以利用斑马鱼配子超级工厂技术生产海水鱼类的种苗,为海南水产种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小小斑马鱼,它们不仅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实验员’,也是连接热带资源与全球科研的‘水中使者’。”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主任、鱼类生物技术与种质创新团队负责人孙永华研究员表示,未来有望吸引全国甚至全球科研团队落户海南,推动自贸港在生物医药、精准农业等领域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通讯员:王一钦 杜和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