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睿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全球首台适用于ADC(抗体药物偶联物)与核苷酸亚磷酰胺单体合成的药物智造系统。这一创新成果有望推动医药产业向连续化、微型化、智能化全面升级,重塑药物研发与生产的整体范式,为保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据悉,该系统直击药物研发中的“中试放大”瓶颈,将传统生产模式升级为连续、智能、精准的“桌面式”制造。ADC药物智造系统的核心突破,在于将传统在反应釜中分步进行的还原和偶联工艺,分别集成于两块定制化的药物智造芯片中,并通过直接串联实现全连续合成。系统支持对药物抗体比、游离毒素、聚合体等关键质量属性的在线监测与精准控制,大幅度降低批间差异,将传统需数周的工艺开发与优化周期缩短至数天。核苷酸单体药物智造系统攻克了传统磷酰化工艺对剧毒催化剂与无水无氧苛刻条件的依赖,采用无催化剂、无碱参与的绿色反应路径,从源头杜绝三废处理难题,实现了单体的全天候连续合成,解决了传统工艺因批次生产导致的质量波动问题。

发布会现场。 华东师大供图
在上海张江举行的成果发布会上,华东师范大学药学院院长李洪林介绍,这一“药物智造”特色成果在研发中先后攻克了芯片制造、稳定性、多相流体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超过95%,综合成本较进口方案降低50%以上。
据统计,2025年1-8月,跨国药企20强(TOP20 MNC)引进中国创新药资产总额达394亿美元,占全球交易总额的37.4%,中国已成为其第二大项目来源地。国产创新药BD交易持续活跃,数量和金额屡创新高,其中ADC与小核酸药物成为出海主力军。该系统为面临激烈竞争与高昂研发成本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升维进化”的强大工具,而拥有更先进、更可靠的底层研发与生产工具,正逐步成为定义中国创新药竞争力的新维度,这将显著提升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