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希望大会成果能为下一个十年的全球气候治理指明方向。作为全球气候治理关键引领者,中国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取得显著成效,并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首次提出绝对量减排目标。外国媒体近期积极报道中国绿色产业发展成效、中外绿色合作成果,以及中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认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未来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绿色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说,巴西总统卢拉在COP30开幕式上乘坐环保座驾抵达会场——这款汽车由中国车企比亚迪生产,峰会开幕式负责接送各国代表团的车队也是这款汽车。报道认为,巴西选择中国电动汽车作为接送各国领导人的官方交通工具,向外界传递了明确信号:在推动交通领域转型与经济变革的进程中,这个拉美最大国家将目光投向中国。
南非《独行者日报》说,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已建成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提供了世界大部分的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文章写道,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太阳能、风能、水电和生物质能项目上开展合作,支持非洲各国能源转型。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刊文说,今年9月,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凭借创纪录的装机容量、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以及长远的目标,中国作为全球清洁能源强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并激励其他国家共同追求更可持续的未来”。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说,中国正在青藏高原建设一个庞大的清洁能源产业网络,利用该地区强烈的日照、低温环境及高海拔优势,打造低成本可再生能源体系。报道介绍了青藏高原上的光伏、风电、水电项目,认为中国在青藏高原的清洁能源开发是中国引领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典型案例。
“中国的绿色技术正在重塑全球多地的市场”
西班牙埃菲社报道说,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包括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报道指出,这是“渐进有序”的转型,努力兼顾发展与减排。
美国彭博新闻社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在清洁技术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塑造了行业格局。中国企业正不断扩大在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布局。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英国《经济学人》网站刊发题为《中国如何推动巴基斯坦屋顶太阳能变革》的报道。“中国的绿色技术正在重塑全球多地的市场。”该报道说,巴基斯坦越来越多的太阳能电池板用户开始安装中国产蓄电池,这样在日落后也能用上电。
埃塞俄比亚通讯社援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埃塞俄比亚经济顾问阿里·扎法尔的话说,中国在风能、太阳能技术上加大投资,不仅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也改变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格局。非洲国家应与中国在能源转型领域加强技术合作,共同开发利用非洲大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尼日利亚《先锋报》说,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建的绿色基础设施引人瞩目。摩洛哥努奥光热电站、南非德阿风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为非洲提供清洁稳定的电力,促进非洲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进入非洲市场,为改善当地城市空气质量提供了新的选择。
“通过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文章《中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COP30提供经验》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了中国务实而富有战略性的可持续发展愿景,是中国公共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这种经济与环境统筹兼顾的模式,为其他寻求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提供参考。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指出,中国致力于提升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全球引领者形象,强调全球绿色经济趋势的价值。中国宣布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通过“十百千”项目加强国际气候合作,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通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为推动落实《巴黎协定》付出艰苦努力。”文章说,“中国呼吁全球真诚合作,通过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了其在保护地球方面的引领作用。”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报道引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的话说,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体系中,中国的溢出效应得分为90.14分(满分100分),处于较高水平。“这一分数表明,中国在贸易、金融和安全领域采取的行动产生了积极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增强了其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西班牙《起义报》网站刊登西班牙经济学家佩德罗·巴拉甘的文章说,中国把低碳经济转型作为国家优先事项,为寻求进入清洁技术领域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通过降低能源转型的成本,中国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实现自身气候目标的关键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