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制定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推出十大改革任务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姜泓冰2025-11-23 21:19

11月20日至21日,同济大学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聚焦“数智新引擎,教育新生态”主题,全面总结“十四五”育人成果,共同谋划“十五五”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新路径、新范式。会上,推出十大重点改革任务,为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增添新动能。

同济大学部署的十大重点改革任务是:一是动态调整,塑造学科发展新生态;二是本研贯通,构建2+X+Y人才培养新体系;三是三大突破,创新204 无限跃升计划;四是产教融合,拓展校园育人边界;五是统筹协同,集中优势教学实验资源;六是四智并进,探索未来教育形态;七是智能引领,打造ELITE课程体系;八是四大转变,从质量控制迈向质量文化;九是三层递进,全面加强时代新人卓越素养培育;十是精准引导,促进更高质量就业。

会上,《同济大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发布。该标准旨在建构面向全体教师的“五维一体”“分层、分类、进阶式”的AI素养通用体系,从AI认知与理解、AI知识与应用、AI教学融合、AI伦理与责任、AI赋能专业发展五个维度,引领教师逐步实现从“会用AI”到“善用AI”,再到“共创AI”的能力跃升。

会议7个分论坛同时开讲,分别聚焦“面向四个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以高质量贯通支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中的‘根科学’与‘创新源’”“工程智能赋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破界融合推进交叉复合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提升思政引领力”“评价牵引,助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7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人工智能赋能”“跨界融合协同”“重塑人才培养范式”等成为高频表述。

会议在一场别开生面的未来课堂中开幕,未来课堂展现了同济大学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师—机—生三元共创的教学模式新探索,先后在今年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和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会议上作现场展示,受到广泛关注。未来课堂还即将亮相在墨西哥举行的2025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同济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从2+1+X向2+X+Y转变、教学实验资源从分散向集中转变、教学质量管控从质量保障向质量文化转变”三个转变,努力实现“突破院系化、专业制驱动的传统培养路径依赖,突破大一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模式,突破分数主导、学分制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模式”三个重要突破,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黄晓慧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