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是叶嘉莹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当天,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以一场充满诗意、深情和学术精神的“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缅怀致敬叶嘉莹先生,弘扬中华诗教精神,探讨中华诗教的当代价值与国际传播路径,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叶嘉莹先生是加拿大籍中国古代文学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唯一外籍资深馆员,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校董。 叶嘉莹先生将深厚的国学根底、精湛的西学修养与深刻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结构精严、特色鲜明的诗学体系,形成了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叶氏解诗学范式,誉满海内,影响深远。
与会学者在致辞中表示,一年前,叶嘉莹先生带着对古典诗词的无限挚爱与世长辞,留给我们的是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文化坚守与精神财富。叶嘉莹先生曾说:“我的莲花总会凋落,我要把莲子留下来。”她所倡导的中华诗教,早已超越单纯的“教诗”层面,成为塑造心灵、传承文脉、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始终致力于搭建文明互鉴的桥梁,而叶嘉莹先生早已是中华诗词走向世界的人文交流大使。希望各界能够继承叶嘉莹先生遗志,把中华诗教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品牌,支持更多诗词文化交流项目,让更多海外友人通过诗词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中华诗教成为增进国际理解、促进世界和平的文化力量。
在与会代表及学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四海皆有诗·中华诗教传承行动(2026)”正式启动,以此宣布“中华诗教传承行动”进入新阶段。
在新的阶段,“中华诗教传承行动”旨在围绕“理论化、现代化、社会化、国际化”四大方向,深化与学界同仁、地方政府、文化机构、企业单位、传播媒体,以及所有热爱中华诗词的社会各界人士合作,彰显时代感与浸润力,推动诗词文化与诗教活动以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融入现实生活,助力社会发展和诗意美好生活的打造,以此谱写中华诗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围绕“叶嘉莹诗学与诗教研究”“中华古典诗词海外传播研究”“中华诗教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华诗教现代化研究”“中华诗教国际化研究”“中华诗教社会化研究”六大议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学术成果,交流研究心得。
本次研讨会由南开大学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同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人文经济研究院协办,南开大学文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
(通讯员 闫瑾 曾旭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