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擎与数字驱动绘就乡村“富春山居图”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蒙丽汪路勇韩小腾2025-11-27 10:05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治理有效是基础。华南农业大学在服务乡村振兴及“百千万工程”中,不仅以科技赋能产业,更以绿色技术守护绿水青山,以数字模式激活乡村要素,一边筑牢生态基底,一边打通市场脉络,共同描绘出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环保技术赋能,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美丽乡村画卷,洁净生态环境是最动人的底色。在南粤大地的2000多个自然村,曾经污水横流、村民投诉频发的景象早已成为过去。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崔理华教授团队带来的“复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湿地技术”“垂直潜流与水平潜流复合人工湿地技术”等国家发明专利,如同巧手“大地医生”,依托天然基质、植物与微生物,构建起多套自然通风供氧的污水处理系统。

华南农业大学的“复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湿地技术”如同巧手“大地医生”

该技术已在清远市清城区、梅州市五华县、韶关市新丰县及云浮罗定市等多地的自然村,建成2000余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此外,针对广州市增城区15座存在堵塞、雍水、出水氨氮不达标等问题的复合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团队采用上述专利技术完成提升改造,成功解决了原有设施的各类问题。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水利所马建纯主任表示,改造前设施的堵塞、雍水及出水氨氮超标等问题突出,经华南农大专利技术升级后,所有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处理后的水质清澈稳定,既减轻了运维压力,也让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更舒心。

如今,这些设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广东省地方排放标准,不仅净化了污水、重塑了村民的人居环境,更让超100万农村居民直接受益。

与此同时,仇荣亮教授团队作为绿色种养循环的“先锋队”,在全省13个县区探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他们推广的“粪肥+配方肥”双季稻模式、果树固体粪肥安全高效利用技术模式、“沼液淋灌+配方肥”果树混合施肥模式等,总推广面积超1000亩,实现了作物增产10%以上,化肥减量大于20%。其中,“膜式静态堆肥系统”如同一个高效的“废弃物转化器”,成功将畜禽粪便变废为宝,打通了种养循环的“最后一公里”,扎实推动了农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让乡村的生态基底更加厚重坚实。

数字治理赋能,勾勒智慧“线条”

有了靓丽的生态底色,更需精准的科技线条勾勒发展轮廓。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华南农业大学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墨,为传统农业装上了“会思考的大脑”。在佛山三水,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甘炼教授团队的“智慧渔业系统”,如同鱼塘的“全天候管家”,对水体氨氮、溶解氧、温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全程监测,一旦数据超出安全阈值,便会第一时间向养殖户推送预警信息,指导其精准调控水质、科学投放饲料。凭借这一“科技利器”,助力当地养殖户创下“6亩鱼塘7个月赚51万元”的传奇,展现了数字技术赋能产业振兴的精准力量。

智慧的赋能不止于池塘之上,更沿着田埂延伸至广袤乡村的治理肌理。学校组织的“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犹如一场覆盖南粤乡村的“全面数字体检”,1.5万名大学生深入广东省2583个行政村,收集的一手数据从田间地头直抵决策案头,为“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最鲜活的底层支撑,让乡村治理的线条更加清晰、科学。

电商平台赋能,畅通产业“脉络”

画卷要气血贯通,产业脉络必须畅通。如何让深山的优质农产品飞出农门、卖出好价钱?华农经管学院赵汴副教授用“一根网线”和“一套模式”,给出了精彩答案。

抖音号“钱小白”持有者、信宜市钱排镇钱排村村民黄婵,是赵汴老师电商培训首批学员。此前她对网络运营一窍不通,培训后便投身当地三华李直播带货热潮。凭借接地气的内容创作和直播形象,她的单条视频播放量达2450万,斩获订单2000多个,售出三华李1万多斤,实现个人增收10多万元。同为钱排镇山口村村民的李可庚,作为该电商培训的第二批学员,2025年创下100万元电商销售额的亮眼成绩。但他未止步于个人成功,而是主动带领当地返乡创业青年组建电商团队,将个人经验转化为集体力量,进一步推动钱排镇三华李电商产业规模化发展。

自2019年挂职茂名以来,赵汴深耕农村电商培训,为钱排镇首批210位果农开展《社交电商技术培训》,发起首届电商擂台赛,点燃全民带货热潮,上至八旬老人、下至返乡新农人纷纷为家乡特产代言。截至2025年底,她累计培训超1300人次,首年便推动当地三华李电商销售占比提升约20%,让“网红果”成为果农的“致富果”,不少果农直言“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大量年轻人返乡创业让钱排镇从落后村镇变身网红镇。

更关键的是,她创新打造的“轻骑兵+电商+金融”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入选2022年广东省农技服务轻骑兵“十大典型服务模式”。依托该模式组建的“茂名市数字链农联合体”,首年线上荔枝销售额达3039.64万元,2024年突破亿元,被赞为“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普惠金融茂名样板”。这一模式彻底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高速路”,让乡村经济活力迸发,更成功入选2025国家级普惠金融试验区茂名方案。

茶旅融合赋能,点睛品牌“神韵”

在打通销售渠道的同时,华农更注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乡村品牌建设。在河源紫金县南岭镇庄田村,华农的规划团队精心绘制了“品牌庄田”这张工笔细描的样本。

这里,绿色引擎体现为以生态为本的空间构建:从污水处理到农房风貌提升,全力守护“山水田园、清茗茶谷”的视觉名片。数字驱动则融入产业血脉:在打造“种植—加工—观光—研学”茶旅全产业链的同时,引入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让客家茶香飘向全国。这种“文化铸魂、数字赋能”的模式,让庄田村不仅成为国家级示范村,更展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神韵,为画卷注入了独特的文化灵魂。

从净化环境的"生态卫士",到构建"智慧大脑"的数字先锋,再到架设产销桥梁的"电商达人",华南农业大学以多元化的赋能方式,深刻诠释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丰富内涵。如今,绿色引擎与数字驱动双轮并进,科技智慧与人文情怀交融共生,正为广东的"百千万工程"贡献着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华农智慧",让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岭南大地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李刚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