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01版:要闻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十五五”规划建议部署了12项战略任务,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首位任务,彰显分量之重,释放鲜明信号—— “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稳,实体经济是一国强盛之基 实体经济何以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剖析一个样本,会有直观感受。 山东滨州市兴福镇,集聚了2800多家商业厨具上下游企业。然而,几年前,兴福镇厨具产业发展一度举步维艰:技术落后、品牌不强,企业利润逐年下滑。 还要守着实业吗?是否另谋新路?要不要找些赚快钱的行业? 几经考量,兴福镇决定坚守厨具、狠抓创新:一手加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一手全国引才,携手高校搞研发。 创新引领,有企业研发出节能高效的燃气灶具,热效率提高30%以上;有企业研发出智能炒菜机器人……如今,兴福镇厨具产业约占全国40%的市场,从业人员达4.2万人。 一座城镇的发展,实业为先;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如此。 回首来路,实体
作为人才大国,怎么看待技能人才动态需求(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有新闻说,我国技能人才很多;也有新闻说,我国技能人才缺口很大。这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 ——人民网网友 其实两则新闻说得都对。 一方面,我国是人才大国,技能人才总量确实不少,其中仅高技能人才就超过720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城乡劳动者流动变化快、技能行业企业薪酬待遇保障吸引力不足、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等,技能人才的缺口的确动态存在。前段时间,“人工智能训练师成为紧缺急需职业”的新闻上热搜,就印证了这一点。 于是,技能人才够多却不够用,就成了看似“自相矛盾”的事实。 人才和市场,是供和需的两头。从发展的普遍规律看,往往是市场需求在先、人才供给在后,两者很难“齐步走”。当供需存在时间差、速度差,就难免出现一时一域的人才缺口。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当经济要素活跃、市场变化迅速时,技能人才缺口这个“成长的烦恼”会在某些时候被进一步放大。 新技术加速迭代拓展需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人工智能训练师、云网智能运维员等岗位需求。身处数字经济时代的技能人才,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才能跟上行业的发展。
李强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讲话
当地时间十一月二十二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约翰内斯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就“包容和可持续经济增长”议题发表讲话。这是与会领导人集体合影。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22日电 (记者杨讴、陈尚文)当地时间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约翰内斯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就“包容和可持续经济
赵乐际对新西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应新西兰议会议长布朗利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11月19日至22日对新西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11月20日,赵乐际在奥克兰会见新西兰总理拉克森。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摄 新华社惠灵顿11月22日电 (记者龙雷、林小春)应新西兰议会议长布朗利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11月19日至22日对新西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奥克兰会见总理拉克森,在惠
丁薛祥在山东和河北调研时强调
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为“十五五”开局起步打好基础
新华社石家庄11月22日电 (记者齐中熙)11月20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山东、河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五五”开局起步打下良好基础。 丁薛祥前往济南二机床集团、费斯托气动公司调研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到浪潮集团、中瓷电子、石药集团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情况。他表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都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促进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推动创新资源整合,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水平。在听取部分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时,丁薛祥强调,要积极回应企业关切、解决企业难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你追我赶、共同发展。 丁薛祥来到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项目现场,调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他指出,无论是应对短期经济波动,还是促进长期发展,都需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效益。要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发挥财政资金对有效投资的撬动作用。加强服务指导,拓
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2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图为漳州核电基地。 方伟文摄(人民视觉)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谷业凯)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11月22日9时32分,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正式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首次并网发电后,漳州核电2号机组状态良好,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标准。 “华龙一号”是我国研发设计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漳州核电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截至目前,漳州核电1号机组已安全稳定发电超88亿千瓦时,2号机组预计在年内投入商运,
前10月
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4.7%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罗珊珊)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今年前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82家,同比增长14.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219.3亿元。 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619.1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458.2亿元。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925.2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73.1%、41.4%、40.6%。 从来源地看,阿联酋、英国、瑞士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8.7%、17.1%、13.2%(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