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01版:要闻
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文章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章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文章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强调,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
习近平致电祝贺拉马福萨当选连任南非总统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当地时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拉马福萨,祝贺他当选连任南非共和国总统。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南非政治互信深厚,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是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团结协作的典范。去年8月,我对南非进行第四次国事访问,同拉马福萨总统就广泛议题达成重要共识,开启构建高水平中南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我高度重视中南关系发展,愿同拉马福萨总统一道努力,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贡献力量。
如何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强金融发展动力(政策问答·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以更高水平开放增强金融发展动力,有以下重点工作: 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展业的程序,开展新业务试点时,坚持对内外资金融机构平等对待; 稳步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健全各类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丰富可投资的行业和资产种类,进一步提升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便利性;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原则,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 持续完善金融监管——完善与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建好各类“防火墙”,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深化跨境监管合作,确保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整体风险可控;同时针对外资机构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开展适度差异化监管,进一步提升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营商便利度,更大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说。 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着力提升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水平。2018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了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政策举措,其中许多举措与制度型开放有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
李强抵达阿德莱德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
应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当地时间6月15日下午乘包机抵达阿德莱德机场,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同阿尔巴尼斯总理举行第九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本报阿德莱德6月15日电 (记者王迪)应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当地时间6月15日下午乘包机抵达阿德莱德机场,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同阿尔巴尼斯总理举行第九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南澳州州长马思诺,以及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等到机场迎接。 李强表示,中澳交往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友好情谊历久弥新。2014年,习近平主席对澳大利亚进行历史性访问,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各领域交流合作提速升级,互利共赢进一步成为双边关系的主旋律。去年,阿尔巴尼斯总理成功访华,两国关系在经历波折后重回正确发展轨道。历史证明,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是发展中澳关系的宝贵经验,需要坚持和弘扬。 李强指出,我在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到访澳大利亚,期待同澳方领导人和各界朋友就中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合作、共促发展、共话友谊。一个更加成熟稳定、更加富有成果的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是两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中方愿同澳方携手努力。 李强是在结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
王沪宁出席并致辞
新华社厦门6月15日电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15日在厦门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并致辞。 王沪宁表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绵长福祉,围绕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共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美好未来发表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台海和平稳定指明了前进方向。两岸同胞要本着对历史、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同维护台海和平安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重回正确道路。 王沪宁表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的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台独”分裂势力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损害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导致台海兵凶战危,最终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灾难。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强大的能力粉碎任何“台独”分裂图谋。 王沪宁表示,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主流民意。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增进台湾同胞利益福祉,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中来,参与到民族复兴进程中来,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共享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伟大荣光。希望两岸青年多往来、多交流、多交心,感悟历史大势、坚守民族
中核集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核工业发展道路
坚持创新驱动 增强竞争优势(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核工业领域捷报频传:福建福清,“华龙一号”获得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充分验证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先进性;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220千伏辅助电源倒送电工作成功,为后续调试工作有序开展夯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在核能开发利用、核工程建设、核技术应用等方面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创新链体系。近年来,中核集团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核工业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全面建成核工业强国”奋斗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部署一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在位于北京西南郊的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磁铁静静挺立;不远处的反应堆大楼里,建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上世纪50年代,“一堆一器”开启了我国的原子能时代。 也正是以“一堆一器”为源头,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艇”,自行设计建造民用核电站……从基础研究、国防建设到和平利用原子能,“一堆一器”见证了我国核工
长三角环线高铁列车首发
图为当日,长三角环线高铁列车通过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陈丹驰摄(人民视觉) 本报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李心萍)首条连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环线高铁列车15日首发,“轨道上的长三角”新增一条环形“走廊”。此次开行的上海—上海虹桥环线高铁列车单向行驶里程超1200公里,沿途停靠19个站点,全程8小时9分钟。环线高铁发挥了长三角路网优势,更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相关报道见第三版)
我国新型储能投运装机规模超3500万千瓦
本报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新型储能投运装机规模超3500万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超12%,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210%。 新型储能电站逐步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10万千瓦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54.8%。从储能时长看,我国新型储能项目平均储能时长2.2小时,2至4小时的项目装机占比74.6%。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已成为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最快的地区,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29.2%。
我国终身教育平台服务近6000万人次
本报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丁雅诵)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自2022年5月上线以来,共服务来自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万人次,注册用户680万人,以数字化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终身教育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目前,终身教育平台汇集资源103万余个,用户累计学习时长110万小时。开展“能者为师”“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开放共享8万余门(个)优质微课;推出“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线上学习活动专区,上线超过1万本电子书。此外,平台进行适老化改造、无障碍改造,满足各类用户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