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林中听林改故事,在闽江源学自然新知,福建以生态游带动新业态——
串景成线,打开新体验(美丽中国·不一样的生态游②)
核心阅读 一条生态旅游线路,能有多少种新体验? 在莽莽山林听林改故事、在闽江源学自然新知……在生态资源丰富的福建,摄影、写生、影视等新兴文旅业态蓬勃兴起,绿水青山间发展的底蕴更加浓厚。 冬日暖阳,山风拂面。在福建龙岩市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沿着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武平段行走,满眼苍翠,鼻尖萦绕着草木清香。 在福建,有这样一条生态旅游线路,串起天阶山国家森林公园、建宁闽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涉及6处自然保护地、2个国有林场,捷文村正是线路上的一个重要点位。 从捷文村出发,沿着这条线路,不仅能欣赏山的豁达、水的清澈,还能体会“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情怀,进而感受因生态而兴的多元业态迸发出的生机活力。 在捷文村,听“全国林改策源地”的故事 阳光穿过密密的枝叶洒下,来自厦门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何伟鑫踏着河卵石铺就的山间步道行走,没多久,脑门上就冒出了汗。“这里四通八达,有5条步行环线可以选择,周边环境非常原生态,很适合爬山、徒步。”步道的设计与两侧的景致,令何伟鑫感到惊喜。 2001年,捷文村率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试点林权证换发,诞生了全国第一本新式林权证,被誉为“全国林改策源地”。 “林改分山到户后,村民保护山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林子也越来越茂密。”捷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寇江泽)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个文件相继印发实施,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介绍,第一个“1”,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这是统揽美丽中国建设各项举措的纲领性文件。第二个“1”,是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N”是指分领域行动,既包括城乡建设领域的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也包括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其他重点领域。 《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聚焦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心任务,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力争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久久为功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众满意的示范样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争取到2027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推动50个左右美丽城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城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2024年,全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各地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全方位查找城市短板问题,确定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同时,创新存量资源盘活利用的土地政策,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还将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已排查出老化燃气管道的更新改造任务,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持续实施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建设、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等工程。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王浩)近日,水利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组织相关省份及有关技术单位,历时3年完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本次划定工作全国共划定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26.76万平方公里,其中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14.43万平方公里;深层承压水超采区面积13.27万平方公里(深浅层重叠面积约0.94万平方公里)。 与2015年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划定结果相比,近年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总体看,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总体下降,超采量、超采程度显著降低。一是超采区数量减少,存在超采的省份由21个减为18个。二是超采面积有所减少,本次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较上一轮减少1.95万平方公里。三是超采量大幅下降,本次地下水超采量较上一轮减少50.3亿立方米。四是超采程度显著降低,严重超采区面积较上一轮减少8.83万平方公里。
新时代新征程,放眼巴渝大地,退役军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不断迸发新活力。 聚力打造川渝退役军人事务区域合作示范,建立“1+1+N”合作体系,制定退役军人事务省域合作实施方案;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工程,新增退役军人定制化特色工种,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推广军人退役“一件事”联办服务,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评选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营造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重庆推出一项项务实举措,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前,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聚焦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的“五好”要求,强化改革创新,积极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退役军人的“服务员”。 搭平台、建舞台 打好安置就业“组合拳” “接收安置好”是退役军人工作“五好”要求的重要任务。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扎实推进移交安置工作、创新优化就业创业体系,提高安置就业工作质量。 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通过实施“直通车”等安置方式,持续拓宽安置渠道,力促退役军人得到妥善安置。 同时,为更好解决退役军人就业难题,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在教育培训、专场招聘、创业指导、就业帮扶等领域不断发力,健全适应性培训体系,组织近5.6万名退役军人参加培训。创新“市级统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