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01版:要闻
辽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石磊还有个身份——企业科技特派员,“我们为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研发的离子液体螯双金属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转化碳酸乙烯酯装置,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约2亿元。” 2024年,辽宁向955家企业选派1003名科技特派员,帮企业解决技术、成果转化等需求1546项;今年2月底,辽宁本年度首批813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再出发,奔赴企业研发一线。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辽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夯实融合基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不久前,辽宁滨海实验室准固态锂离子电池研究团队突破关键技术,大幅提升准固态电解质膜性能。“实验初期缺乏相应条件建设实验产线,辽宁省、大连市政府积极协调,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验室研究员张永光和团队正忙着搭建中试生产线,加速产业化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滨海实验室主任刘中民说,实验室在人、财、物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可自主选聘科研、管理等人员,实
军民同心筑梦 续写双拥新篇
春日暖阳中,有着“双拥一条街”之称的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路上,游客如织,人头攒动。 放眼望去,在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区里,有一群身着绿色军装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是来自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官兵,正在开展理发、修鞋等为民服务活动。市民们在活动现场排起长队,与官兵们亲切地拉着家常,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南京路上的为民服务活动已经持续了40多年,这不仅仅是一项军民共建活动,更是一条连接上海人民和驻沪部队情谊的纽带。军爱民、民拥军,让黄浦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招牌越擦越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和服务保障军队建设改革,进一步加大优抚安置保障,人民军队支援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有为,在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和应对突发事件中当先锋,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不断巩固发展。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花开时节,福建省福州市梅峰山地公园春意盎然。公园里建有一座全天候开放的“双拥·国防教育”主题园,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步入主题园区,一面石墙映入眼帘,上书《军民情·七律》一首。 1991年1月
宇宙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
再叩苍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二十号乘组准备就绪,即将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会师”; 提上日程,天问二号任务正按计划开展发射前准备测试工作,将执行小行星伴飞取样探测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追梦不停歇,探索不止步,我国太空探索稳步推进,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 跨越 航天探索持续突破,航天技术向更高层次迈进 回顾过去一年,航天探索持续突破,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5日,在历时53天的太空往返之旅后,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创造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 神舟从容再问天。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天,实现第五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令人难忘。 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从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不断刷新追梦高度,航天技术向更高层次迈进。 实现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三大技术突破,嫦娥六号完成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 成功构建由3颗卫星组成的地月空
如何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政策问答·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 截至2024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4.6%,装机占比连续两年超过一半。同时,一批重大水电项目核准建设,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转型变革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介绍,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2025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积极推进第二批、第三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海上风电。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抓好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查试点,统筹新能源发展、合理利用率和系统调节能力,着力促进新能源高质量消纳。全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2亿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超过11亿吨标煤。 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稳妥推进重大水电工程开发,制定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建设方案,推动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抽水蓄能项目规划建设。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沿海核电项目,稳步推进在建核电工程建设。到2025年底,在运核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左右。
“十四五”以来
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
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董丝雨)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记者当天从国家林草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5.5亿吨。三北地区草原生态质量持续提升,科尔沁沙地正在重现往日稀树草原风光,京津上风口沙源明显减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各地通过加大人工种草力度、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措施,加快转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下一步,林草部门将依托“三北”“双重”等工程项目,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抓实种草改良和草种基地建设项目,完成种草改良面积4000万亩以上,新建草种繁育基地30万亩,生态草种供给能力提高到3万吨,进一步提高国产草种自给率。
践行自由贸易 实现互利共赢(今日谈)
《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近日印发,这是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多年来,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批量涌现。2024年,22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约1/5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人间正道,贸易保护只会堵自己的门,挡不住别人的路。 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机制逐步实现区域内90%以上货物零关税,积极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合作平台……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加速从“世界工厂”变身“创新高地”。 “过去我们的开放是‘跟跑’,现在我们的开放是要‘领跑’,这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有序扩大自主开放,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图片报道
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活动从4月21日持续至5月31日,各地突出惠民乐民,积极引导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等推出优惠促销活动,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图为4月22日,江苏昆山市周庄古镇景区,乌篷船在水面上行驶。 袁新宇摄(影像中国)
一季度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7%
电商持续发挥扩内需拓内销作用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王珂)一季度,我国网上零售额超3.6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近3万亿元,增长5.7%。记者从商务部获悉:我国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发挥融合线上线下、贯通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国内国际优势,推动扩大内需增量,助力外贸拓内销,构建普惠共赢全球电商大市场。 品质提升扩增量。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一季度,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拉动数字产品增长7.4%,高分影片拉动在线文娱增长40%。“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工厂”模式降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运营成本近30%,“电商+产业带”加强订单归集和数字化协同,提升中小企业生产效率35%。 直联供需拓内销。政府与企业携手,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10余家电商平台通过订单直采、外贸专区、流量支持等8项举措,将优质外贸产品送达千家万户。
导读
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第九版 世界读书日特别报道 以理论武装促实干担当 第十版 静心阅读充实成长之路 第十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