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辉市唐庄镇大司马村95后文书宋金慧领办老年食堂
“让青春扎根大地接上地气”(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大司马村老年食堂,宋金慧(左三)询问老人饭菜口味。 李青春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青年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阔画卷的重要有生力量。他们如何以新视野、新理念、新作为为乡村发展注入蓬勃青春活力、提供澎湃新动能?如何完善体制机制、创造更好的条件,让更多青年奔赴田野,并且留得住、干得好? 本版今起推出“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系列报道,记者走近广袤乡村中的青年群体,展示他
“让孩子们的人生少些弯道”(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湖南省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的操场上,庞晓晓(前排左一)组织学生们开展拔河比赛。 龚俊宇摄 “庞老师,今天我们还跳大绳好不好?”湖南省安化县南金乡将军完小的操场上,90后校长庞晓晓正给六年级的12名学生上体育课。 将军完小坐落在湘中第一高峰九龙池下的将军村,是一所深山里的乡村小学。2015年,庞晓晓从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后加入“为中国而教”公益机构,在陕西省永寿县一所村小支教一年后,来到将军完小继续支教,今年已是在这里的第十个年头。除了数学和英语,基本上每个学科他都教过
从一粒濒危的稻种,到一个年产值数亿元的富民产业,大禾谷的“焕新之旅”,折射出“中国饭碗”的深刻跃升:它不再仅仅意味着数量上的满足,更代表着品质上的提升、营养上的均衡、文化上的传承和生态上的可持续 近日笔者到江西弋阳县采访,发现那里的千年稻种大禾谷演绎精彩蝶变。这个有着1200年种植历史的老稻种,不但没有湮没在现代化农业的浪潮中,反而在科技赋能与政策扶持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去年种植面积6万亩,年糕产量2.2万吨、年产值4.5亿元。 大禾谷作为南方稀有粳稻品种,在弋阳盆地的冷浆田中生长,吸足四季之水成熟,生长周期长,一度因种植条件苛刻濒临灭绝。然而,也正是它的难种,成就了其直链淀粉含量高达21.3%、胶稠度高于普通粳稻30%的卓越品质。科技赋能,通过“提纯复壮+标准化种植”,大禾谷亩产从260公斤提升至430公斤,北斗导航、无人机播种与水肥一体化系统全覆盖,亩均节水30%、节肥20%,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较普通大米提升15%。组织化提升产业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带动1500多户农户订单种植,户均年增收超过3800元。 “粮头”稳了,“食尾”也“俏”起来。用大禾米制作弋阳年糕这项省级非遗技艺,乘着产业东风,完成了从家庭作坊到现代食品工业的华丽转身,从稻谷清理、浸泡、磨浆,到“三蒸两百捶”后的成型、包装,再到研发出年糕包子、
“这么难得的提升表演水平的机会,咱可不能错过!” 吃过早饭,山东省金乡县金乡街道莎岭社区居民黄翠梅就骑上电动车,赶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指导员褚庆勋要在那里为四平调爱好者面授技艺。 四平调是金乡县传统戏曲剧种,黄翠梅是四平调“发烧友”,但凡社区组织文化活动,她都踊跃报名,给大伙儿唱上一段。为提升表演水平,黄翠梅一直琢磨着让专业老师给指导指导。跟她有同样想法的,社区里还有不少人。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要尽力帮着解决。”莎岭社区党委书记胡艳芳把需求上报给了街道文化联络员。经县委宣传部文化协调员周奕协调,最终决定选派文化指导员——金乡县四平调剧团的褚庆勋到社区指导服务。褚庆勋是四平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 “发音要咬字准确,特别是在演唱高音和低音时,要保持声音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现场,褚庆勋悉心指导,并与学员紧密互动。黄翠梅听得仔细,不时拿出手机拍摄记录,“听了褚老师的讲解,发现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回去我得好好研究研究。” 看着大家全神贯注的学习劲头,一旁的胡艳芳很是欣慰,“文化指导员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真是激活了基层文化的‘一池春水’。” 为更好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全面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金乡县推行文化指导员制度,按照“基层点单、按需派单、全面覆盖”的原则,选
暮春时节,四川巴中市通江县松溪乡祝家湾村,通江山地梅花鸡保种繁育场里,新一批鸡苗正破壳而出,待脱温后销售给周边农户养殖。 “这里的土壤富硒,群众又有养殖传统,我们因地制宜,投资130万元建成这个繁育场,构建山地梅花鸡育种提纯、生态养殖、订单销售的完整产业闭环。”内江市结对帮扶通江县工作队领队,通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张骞介绍,繁育场每年可提供10万羽优质梅花鸡苗,带动全县16个乡镇及周边县区群众养鸡增收。 梅花鸡因羽毛似梅花而得名,肉质鲜美。松溪乡等地原有散养梅花鸡的传统,但因传统孵化成活率低,未形成养殖规模。内江市结对帮扶通江县后,工作队在当地群众家中选育了600只品种纯正的梅花鸡种鸡,培育种蛋,提高鸡苗孵化率。在此基础上,工作队在祝家湾村建设了2个种鸡场、1个孵化场、2个脱温室,规模化孵化梅花鸡鸡苗给农户养殖。 “为带动更多农户养殖,我们邀请养殖专家和大户给村民传授养殖技术。”通江山地梅花鸡保种繁育场负责人熊朝怀介绍。经过培训,松溪乡回龙场村村民王晓蓉熟练掌握了养殖技术,养殖规模从200只增加到1000只,还购买了孵化箱自己孵化鸡苗。 为提升养殖效益,工作队下力气拓展销路,线上通过当地知名电商主播带货,线下对接餐饮企业,以每斤25—30元的保底价收购农户的成品鸡。“去年全乡共有500余户农户养殖,出栏2万余羽梅花鸡,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松溪